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
因此,我们要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这8个“以热制热”养生妙招,分享给大家。
1.温水洗澡更解热
夏天用冷水洗澡、擦汗,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反而觉得更热。
建议选择与体温相近的水温,约35℃~37℃,适度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比冷水的降温效果更明显,也更健康。
2.热茶更利于散热
夏季饮用热茶是中医推荐的养生之道。
《本草纲目》中提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带走身体的一些热量。同时,热茶有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因此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
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能短暂地给人体降温,并不能真正地解渴。
3.温性调料暖肠胃
夏季阳气浮散在外,体内虚寒,适量吃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
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有牙痛等上火症状以及体质偏热的人忌食。
4.热粥消暑又润燥
夏季湿暑交加的环境往往让人没有食欲,这时可以自制养生热粥,解暑生津,调养脾胃。
山药、莲子、百合、薏苡仁、绿豆等都是不错的食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2~3种食材与粥同煮,如薏苡仁红豆粥、百合莲子粥、绿豆荷叶粥等。
5.适当运动更排汗
夏天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
夏天宜“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调节体温的能力,预防中暑以及一些常见的热症。
但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时段,以免大汗淋漓而伤气血。一般建议早上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健走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一来可避免中暑,二来这时锻炼对人体阳气有好处。
6.泡脚暖身固阳气
夏至,阳气聚集于体表,脏腑反而寒凉。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
睡前可用38~40℃之间的艾草水,泡脚15分钟,微微出汗就好,这样有效缓解手脚冰凉、肠胃虚寒等症。
7.晒背补阳驱寒气
在清晨或傍晚(避开正午时段),背对太阳晒后背,重点照射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凹陷处)至命门穴(第2腰椎下方凹陷处),犹如为身体接入“太阳能充电器”。晒后饮一杯温水,驱散体内寒气。不过,阴虚火旺者要少晒。
8.穿衣不露腰与腹
中医把肚脐称为“神阙”,是腹部最薄弱的部位,不适宜任其“暴露”。因此不建议经常着露脐装或上衣过短,尤其是在吹风扇时或空调房中。
最后,“以热制热”的养生智慧,确实能助我们在夏日护阳气、驱寒湿,但也要注意适度!
更新时间:2025-08-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