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如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
今天从网上看到这句话,特别有感触。
也许有人会说:“我从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爱,没有学会爱,根本没有爱的能力,怎么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我不是神仙,我变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似乎有几分道理。
但当你“声讨”自己的原生家庭时,父母也这样回答,你怎么办?难道还要去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太爷爷太奶奶、太姥姥太姥爷讨说法吗?

只“声讨”不反思,是对自己和下一代的不负责,也是家庭创伤代际传递的原因之一。
过去的已经过去,没有办法从头再来。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反思并着手在当下改善,给未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怎么反思?怎么改善?
追忆童年,想想那些你曾经不想要的、理解不了的,是否变相传给了孩子?
1
父母一边做着让你不开心的事,一边说“都是为你好”,你认同他们的说法吗?
你不认同,你的孩子同样不认同。
可你却会有样学样,一边做着让孩子不开心的事,一边嘟嘟囔囔:“我还不是为你好?"

请从现在开始,将“都是为你好”从你的词典中删除。不要再打着这样的旗号,给自己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找理由。
2
你受得了扫帚、皮带、擀面杖、铁链条等“刑具”落在身上的感觉吗?
你受不了,你的孩子同样受不了。
可你仍然会在一个孩子面前挥舞皮带,打得他遍体鳞伤。
请从现在开始,学习文明的管教方式,停止暴力殴打一个孩子。
3
父母冤枉了你,还不许你辩解,你觉得憋屈吗?
你觉得憋屈,你的孩子也觉得憋屈。
可你仍然会把自己当“神探”,想当然地下结论,还不许孩子喊冤。

请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越大的事越要弄清真相,以免冤枉了孩子,留给他一生的痛。
4
你做错事,父母骂你“笨蛋”;你长相一般,父母嫌你丑;你学习不如别人,父母断言你“没出息”……
当他们说这些话时,你会自我怀疑,会自卑吗?
你会,你的孩子也会。
可你仍然会忍不住骂孩子又丑又笨没出息。自己过足了嘴瘾,却给孩子留下无尽的心理阴影。
请从现在开始,停止辱骂、贬损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以无条件的爱和积极关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
你喜欢画画,父母非让你去弹钢琴,还撕毁了你的素描本,你伤心吗?
你伤心,你的孩子也会伤心。
可你仍然会强迫孩子去练画画,不许他研究组合玩具,并摔坏他好不容易拼成的变形车。

请从现在开始,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他保留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再强迫他服从父母意志。
6
父母偏疼其他孩子,忽视你,歧视你,勒索你,你觉得公平吗?
你感觉不公,被你忽视的孩子也感觉不公。
可你仍然会怀里抱着二宝,却对大宝骂骂咧咧,忘了大宝也是需要父母疼爱的孩子。
请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不偏袒,不忽视,不歧视,不勒索。你越公平,孩子们之间越相亲相爱,手足情深。
7
父母在外面生了气,回家对你甩脸子,拿你撒气,你难过不?
你难过,你的孩子也会难过。
可你仍然会带着一肚子气回家,对跑过来撒娇的孩子说:“滚开!没看见我心情不好吗?烦死了!”

请从现在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再把孩子当出气筒。
8
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对父母倾诉。父母打断你,一脸不屑:“你就是心眼小,凡事看不开。再说了,人家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以后还会找他们倾诉吗?
你不会,你的孩子也不会。
可你仍然会对孩子说:“这么点小事也值得哭?你也太玻璃心。你格局这么小,长大可咋办?”
请从现在开始,耐心倾听孩子,关注他们的情绪。孩子需要雪中送炭的安抚,而不是雪上加霜的嘲讽。
需要我们反思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言语、行为、观念、互动模式……
只要肯反思,再补充几万字、十几万字也有可能。
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说一千道一万,就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夫子所言,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
我们已经成人,有能力为自己疗伤。
与其抱怨、声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如在疗伤的同时好好反思,改善养育方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让代际传递的创伤从咱们这里终止。
如此,才不枉负你那么多年挨过的打骂、流过的眼泪。
#原生家庭##童年创伤#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