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和一位正在读研的妹妹聊天,她说最近太焦虑了。
怕不能顺利毕业,也怕毕业进入社会,自己的学历已经贬值了。
大环境对学历向来有执念,学历崇拜根深蒂固。
不可否认,取得各种学历成就并不容易,它也的确是走向社会的一块敲门砖。
但很多时候,对高学历的崇拜,很容易让人唯学历是论,忽略这光环背后,真正的专业性。
昨晚,偶然刷到一位自称“茶学博士”的直播间。
响亮的名号,的确为他吸引了不少观众。
只见他一边泡茶,一边回答茶友问题。
一位茶友问:“老师,白茶怎么存才好?”
这位“博士”不假思索地答:“茶叶要想存得好、转化快,别封太严实,让它多和空气接触。”
听完这句话,村姑陈果断退出了直播间。
这位“茶学博士”,连茶叶储存、转化最基本的原理都没弄懂。
那番言论,简直是误人子弟,村姑陈可没心情再听。
《2》
让茶叶在不密封的情况下自由呼吸,它怕是不能快速转化了。
首先,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极易挥发的。
将茶叶密封,这些香气才能被保留。
一旦让空气自由穿梭在茶叶之间,这些芳香物质便会迅速挥发,导致茶叶失香。
不密封的茶叶,就像拧开瓶盖的碳酸饮料,过段时间气就跑没了。
其次,除了香气易挥发之外,茶叶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在不密封的情况下,随着空气而来的,厨房的油烟味、房间香水味,都可能被它吸收。
茶叶串味,意味着原本纯净的茶香被破坏,喝起来味道驳杂。
用切完菜的刀去切西瓜,西瓜吃起来什么感觉,串味的茶喝起来就什么感觉。
更致命的是,六大茶类,无论白茶、红茶,都是喜干怕湿的。
没有做好密封,空气中大量的水分子会不断入侵茶叶内部。
含水量过高的茶叶,不仅转化会停止,还会变质、发霉、生出异味。
这样的茶叶,已经存坏,肯定不能再喝。
可见,存茶时不做好密封,“让茶叶与空气多接触”,不仅不能促进转化,反而会害了茶叶。
《3》
或许有茶友会问,既然如此,那把茶叶完全密封可行吗?
真空包装起来,不就能完全隔绝水汽和异味了吗?
茶友们需知,我们强调的“密封”,并不等于真空包装。
茶叶需要的密封,是隔绝大部分空气,但允许小部分空气存在。
而真空包装,则是完全将空气抽走。
茶叶的转化,说白了就是氧化反应。
微量的氧分子,是茶叶陈化时的必要条件。
叶内的多酚氧化酶,在有氧的环境下,会与其他茶内质发生反应,转化出更醇熟的风味。
而真空包装,完全隔绝了氧气,使茶叶的转化缺少了必要条件。
抽了真空的茶叶,陈化完全停止,就算存得再久,也不会往好的方向转化。
原本会呼吸的茶叶,从此陷入沉睡。
《4》
总的来说,茶叶的良好转化,需要丰厚的茶内质、微量的氧分子,和一个稳定的环境。
丰厚的茶内质是基础,就像醇香的葡萄酒,需要用优质的葡萄来酿。
如果茶叶本身内质单薄,即便存茶环境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内质丰沛的好茶,才有转化空间。
微量的氧分子,正如前文所说,是茶叶转化的必要条件。
它会直接参与到转化过程中,必不可少。
那么,存茶该如何密封,才能保证既有微量的氧分子存在,又能防止外界环境对茶叶造成干扰呢?
其实,用三层包装法就行了。
将茶叶从内到外,用食品级铝袋、食品级塑料袋、五层的厚瓦楞纸箱,依次包装起来。
包装时,尽量排出袋内大部分的空气,再封紧袋口。
无孔不入的空气,会带着氧分子游离于袋内的缝隙之间,参与转化。
而三层包装,也能为茶叶陈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隔绝水汽、异味、光线。
当然,除了内部环境外,外部环境也很重要。
放置存茶箱的空间,要干燥、阴凉、通风。
如此,茶叶才能往更好的方向转化。
《5》
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
想在此分一杯羹的人们,搭建起一个简易的舞台,花不了多少成本。
他们站在屏幕后面,靠三言两语,和一个真假存疑的身份,就能收获大批簇拥。
于是乎,上网随便一搜,人人都是“茶博士”、“茶专家”。
他们只管信口开河,毫无损失,却总有不明真相的茶友,要为此买单。
因此,茶友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务必多些谨慎。
多多查证,看清真伪,好过亡羊补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