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这块儿,现在基本上就是中美两国在正面较量,谁也没想到欧盟突然蹦出来想掺和一把。更逗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菲利普·阿吉翁刚拿了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奖没两天就公开放话,说欧洲各国得清醒点,别再让美国和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独占鳌头了。还有个美籍以色列学者乔尔·莫基尔,直接说美国犯了个跟中国明朝海禁差不多的错。这话听着挺有意思,但欧盟真有实力跟中美过招吗?老实说,阿吉翁作为诺奖得主,他的观点肯定有分量,可欧盟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领先,而是会落后多少。
2025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三人。他们获奖是因为研究技术变革怎么推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创新怎么通过破坏旧模式来促进长期繁荣。莫基尔78岁,在美国西北大学教书,专攻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和社会变化。阿吉翁68岁,在巴黎经济学院当教授,早年从哈佛拿博士,他的理论基于熊彼特的增长模型,重点看企业竞争和技术进步的互动。豪伊特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作,和阿吉翁合作过1992年的论文,用数学模型解释创新怎么取代低效方式来实现增长。奖金总共1100万瑞典克朗,三人平分。
奖项刚公布,阿吉翁在斯德哥尔摩的记者会上就直言,欧洲不能再让美国和中国成为技术领导者,否则欧洲会输掉这场竞赛。他强调,欧洲国家得意识到这个问题,别再落后于中美在高科技突破上的步伐。莫基尔也补刀,说美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跟明朝1371年开始的海禁差不多,那时候明朝禁止民间海上贸易,断了技术交流,到17世纪就落后欧洲了。
他觉得美国从2022年起加强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不仅限制了自家企业的市场,还间接拖慢了研发。根据英伟达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对华营收掉了24%,全年预计损失超100亿美元。美光科技2024财年营收下滑43%,部分就因为中国市场缩水。这些数据让莫基尔的比喻听起来挺有道理,美国芯片企业丢了大客户,研发投入增速从2023年的15%降到2024年的8%。
阿吉翁的警告不是空穴来风,欧洲在科技领域的弱势已经摆在那儿。拿半导体来说,欧洲全靠荷兰的阿斯麦公司撑门面,这公司生产极紫外光刻机,在全球领先,但核心技术还得听美国的。2024年,美国加强出口控制后,阿斯麦对某些地区的供货量少了10%,收入也跟着下滑。
欧洲整体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也就9%左右,2025年预计收入增长到1030亿欧元,但制造产能主要集中在那几家企业,全球生产占比不到10%。相比之下,美国占48%,中国大陆28%。欧洲委员会2024年报告显示,欧洲半导体价值链规模只有900亿欧元,全球总规模超5700亿欧元。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预计达6270亿美元,欧洲增长率只有9.5%,远低于全球19%的平均水平,主要靠AI需求拉动,但欧洲在这块儿也没赶上趟。
再看人工智能领域,欧洲的情况更尴尬。2024年全球AI投资总额2523亿美元,欧洲只占6%,美国高达45%也就是1090亿美元,中国接近30%约750亿美元。欧洲缺少计算资源和算法人才,企业如德国西门子和法国达索系统有底子,但系统支持跟不上。全球AI软件市场2025年预计达2440亿美元,北美和中国领跑,中东非洲地区如以色列增长快,但欧洲份额小。2024年生成式AI投资339亿美元,欧洲也没分到多少羹。欧洲投资银行2025年5月宣布70亿欧元用于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覆盖AI和半导体,但这点钱在全球竞争中显得杯水车薪。
移动互联网这块儿,欧洲更是没啥拿得出手的。全球用户超12亿的微信是中国产品,谷歌搜索覆盖全球90%,脸书社交平台用户也几亿计。欧洲的Spotify音乐服务用户1.8亿,还算有点影响力,但市场渗透率不到全球移动应用的10%。欧洲缺少能在国际上普及的APP,基本靠进口美国或中国的技术。
欧盟想翻身,喊着要调整产业政策,每年投7000亿欧元到绿色转型和科技研发上。欧洲央行2024年估算,从2025到2031年,通过新财政框架能腾出7000亿欧元空间,支持气候科技和数字创新。但这事儿执行起来没那么容易,欧盟不是一个国家,27个成员国各有小九九。德国想重点投汽车电子,法国盯着核能,意大利和西班牙希望资金多补贴自家中小企业。
2025年3月,围绕1500亿欧元国防产业基金,法国坚持优先买欧洲产品支持本土军工,德国说财政紧要少出点钱,两人吵了好几周。9月才勉强妥协,但资金释放推迟两个月。西班牙首相10月10日在欧盟理事会上说,这种内部扯皮弱化了整体竞争力。2023年电力市场改革时,法国推核电补贴,德国因预算压力反对,谈判几个月,到2024年1月才签协议,但执行中资金到位率只有75%。2025年8月,德国和法国又为国防基金比例僵持,延迟了项目推进。意大利抱怨资金过多去德国的大众电动车芯片项目,自家纺织科技企业没份儿。这些争执源于欧盟结构,决策得协商,效率低。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从2022年起加强芯片出口控制,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加码,黑名单上多了几十家中国实体。2025年10月,美国商务部扩展规则,50%以上中国控股的公司也受限,影响像Nexperia这样的供应商。结果,美国企业自己吃亏,英伟达和高通市场份额缩水。摩根大通2025年启动计划,为国防、航空航天和前沿科技提供融资,但具体规模没公布,重点是本土企业。
中国这边,步伐稳。2024年5月成立第三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注册资本3440亿元人民币,约475亿美元,用于芯片制造工具开发。2024年12月31日开始运作,首批1600亿元投向设备和生态。高校AI和半导体专业招生从2020年起翻倍,企业跟大学建实验室,毕业生直接上手研发。中国2024年AI投资92.9亿美元,全球第二,仅次美国。半导体自给率在提高,尽管受出口控制影响,但本土芯片企业营收增长。
全球格局下,美国领跑AI和生物科技,中国追赶半导体,欧洲得整合资源,不然份额继续缩。欧洲议会2025年报告说,量子计算和生物科技上,欧洲落后风险大。中国通过人才策略保持主动,欧盟只能跟跑。美国出口控制虽短期有效,但长期可能自伤。欧洲要是不赶紧,技术领导权真就拱手让人了。阿吉翁的话提醒大家,经济权力核心是技术领先,欧洲得行动起来,别光说不练。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