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一直游山玩水,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李白这一生,几乎没有从事过所谓的“正业”。他不务农、不经商,也没有固定的职位。

整天游历山川,写诗作赋,饮酒高歌。我们或许会好奇:他是怎么维持生计的?

他的诗歌成就让人铭记,但背后支撑他一生游荡、游山玩水的经济来源又是什么?李白这一生的财富,究竟来自何方?


家底厚不厚,看得见摸得着

李白的家世都不容小觑。他的父亲李客,很可能是个商人,生意做得相当大,不是那种开小铺子的商人,而是从事大宗贸易的那种。

李白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五岁时他能识文断字,十岁时就已经能背诵《六经》。

在那个纸贵、墨贵、人贵的时代,能够在这般年纪阅读这么多经典,足见他的家庭背景相当优越。


他的父亲不仅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还为他积累了不少人脉。

李白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士族气息的环境里,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知识和文化,也为他后来的游历生涯奠定了基础。

李白的家境绝非普通人家能够比拟的。 史料中虽然没有详细记载李白家族的财力和背景,但从他青年时期的所作所为来看,可以推测他绝不缺钱。


李白的游历,从川中剑门到峨眉山,从巴州到夔门,几乎遍布了整个巴蜀地区。

而这些地方,除了以道教文化著称外,生活条件也相对优越,李白正是凭借着家中充裕的经济支持,在这些地方挥洒才华、结交朋友。

他年轻时的游学和修道生活,根本不需要依赖任何社会职业来维生。

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览名山大川,心无旁骛地研究道教经典、诗文,甚至还能结识不少道士、文人、商贾、官员,这些人脉为他后来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李白并不强调自己的贵族背景,是那些真正能够为他提供支持的精神财富和朋友圈。而这一切,背后都离不开他家庭的支持。

李白的一生,表面上看似自由自在、无所事事,但实际上,他从不缺乏物质基础。

他的家世、父母的支持,以及早期在社会上积累的影响力和人脉,都为他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支持,使他能够继续他那充满冒险与诗意的生活。



娶妻,是门槛,也是跳板

李白的第一段婚姻,往往被历史学者看作他一生中的一大转折点。开元十五年,李白与许氏结为夫妻,这场婚姻表面上看似平常,但仔细推敲其中的门道,就会发现其中的玄机。

许氏并非一般平民百姓,**她是唐代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家族背景极为显赫。

李白当时并没有直接娶许氏,而是作为上门女婿“招赘”到许家。这种婚姻方式在当时并不常见,但却为李白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固的经济基础。


这一段婚姻对李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夫妻关系。 许家不仅为他提供了居住的地方,还为他提供了许多社会资源。

在安陆这段时间里,李白不仅专心于写诗,还结交了许多地方上的文士、官员、富商等。

他的名声因此迅速传遍江汉一带,许多人纷纷邀请他到府上做客,宴席上他总能留下几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这段婚姻,可以看作是李白进入更广阔社会圈子的跳板。


在许家的支持下,李白不仅得到物质保障,还能够继续自由地游历和创作。

如果没有这段婚姻,他的经济来源可能就会受到局限,无法像后来那样肆意横行。

仕途与游历:财富的来源

李白一生未曾安稳在一个地方扎根,他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来源,也并不完全依赖家庭背景或婚姻支持。

真正让李白的财富来源得以扩展的,是他与唐朝政权和一些地方官员的互动。

进入长安,成为“翰林供奉”

公元742年,李白的才华终于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当时,李白的名声已经遍及各地,他的诗篇在文人中广为传颂。

唐玄宗意识到,这位年轻的诗人不仅才情横溢,而且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于是,他在当年召李白进入长安,并授予他“翰林供奉”的职务。


在长安,李白过上了相对安逸的生活。宫廷的款待,皇帝的赏识,使得李白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他依然没有完全放弃游历的生活。

李白的个性注定他无法安于宫廷的规矩和束缚,几乎在每个机会出现时,他都会选择出宫游览,继续自己那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自由生活。


李白的诗歌是他最强的资本

李白的财富来源,除了婚姻和家族支持外,最为重要的无疑是他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之感。每一首诗都仿佛带有一种不拘一格的豪气,这种豪放的气质让他成为了唐代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

而这种文学成就,正是李白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关键。

李白的诗歌不仅仅局限于宫廷和文人的圈子,他的作品也广泛传播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在唐代,诗歌被视为一种高度的艺术形式,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愿意出资聘请名家为自己创作诗篇。

李白凭借着超凡的才华,成为了这些富商、官员和贵族的首选。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能够换来金钱、食物甚至马匹。

他在各地游历时,常常受到地方官员的款待,许多人请他作诗,以此来提升自己在当地的声望。李白的诗歌,对于这些地方官员来说,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


晚年与身后:财富的终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白的命运发生了转变。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的仕途和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不仅失去了曾经的荣耀,还面临了生命和自由的威胁。

永王李璘的支持与安史之乱

李白虽然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供奉,但他在宫廷中的地位并不牢固。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李白的仕途也随之发生了剧变。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不仅失去了原本的职务,还被卷入了乱局中。

当时,永王李璘曾邀请李白入幕,李白也答应了他的邀请。李璘当时是唐朝的亲王,他具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和政治背景。

李白在永王手下,不仅得到了再次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在一段时间内重新获得了较为安稳的生活条件。然而,随着李璘的失败,李白再次陷入了困境。


李白的流放与晚年生活

公元755年,永王李璘在叛乱中战败,李白也因此被牵连入狱。

尽管李白后来得以获释,但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重大转折。李白被流放到遥远的夜郎(今贵州一带),在流放的日子里,李白过着贫困而孤独的生活。

流放后的李白生活贫困,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

尽管身体健康逐渐衰弱,李白依旧在书信和诗歌中保持着他的自由精神。他的诗歌,依然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李白晚年并没有因病而死,实际上,他的健康状况一直较差,常年奔波和过度饮酒,都让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公元762年,李白在当涂(今安徽马鞍山)病逝,享年61岁。


身后的财富与遗产

尽管李白在晚年贫困,且未能享受太多的荣华富贵,但他去世后,李白的名声却远远超出了他生前的影响。

李白不仅被唐代宗追授为“左拾遗”,还被尊奉为“诗仙”,他的诗歌被后世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李白的一生,最终没有如他所期望的那样,过上安稳的晚年。然而,他通过才华积累的财富、朋友、声望,仍然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诗歌,至今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颂,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游山玩水   李白   工作   诗歌   财富   婚姻   地方   安史之乱   人脉   晚年   官员   背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