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收两条噩耗,莫迪对中方态度大变,原油必须买,美国经济要崩?

特朗普可能没想到,自己在中东和东欧之间疲于奔命时,远在南亚的印度竟然给他来了两记“重锤”。


一边是原油制裁被印度公然无视,另一边是印度突然放弃F-35战机采购计划,连收两条噩耗,美国总统的面子和算盘都被打得稀碎。

印度的这番操作,不仅让世界看到了莫迪政府的强硬,也让美国的单边主义陷入困境。而在一系列外交拉锯之后,莫迪对中方的态度竟然发生了惊人转变。

这一切背后,有着怎样的博弈与算计?全球格局的变化是否正在悄然启动?更重要的是,这场看似遥远的外交风波,是否会成为美国经济全面崩盘的导火索?

2024年7月14日,特朗普在华盛顿再次高调放话,威胁要对所有从俄罗斯购买能源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这番话显然是剑指印度。


因为在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的局势下,美国希望通过打击俄罗斯能源出口来削弱其经济和战争能力。而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恰恰是俄罗斯打折原油的最大买家。

面对美国的强硬警告,印度政府的回应却异常冷静且坚决。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同一天现身北京,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晤,不仅传达了印度希望深化与中方合作的意愿,还明确表达了印度在能源合作上的立场。

印方解释称,俄印之间早已签署长期能源合同,无法中断,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印度摆出的“挡箭牌”。

真正促使印度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是其对国家利益的深刻考量。俄罗斯的石油价格远低于中东国家的报价,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和经济增长承压的背景下,印度不可能放弃这种“白捡的便宜”。


更何况,印度与俄罗斯在历史上渊源颇深,莫迪与普京的私交也十分密切,双方至少有数十次会面,堪称“老朋友”。

印度在能源问题上的强势回应,直接动摇了美国对俄制裁的根基。特朗普原本希望通过限制俄罗斯能源出口,阻断其战争资金来源。

但印度的“顶风作案”,不仅削弱了制裁效果,更可能在国际社会中形成连锁反应。其他国家一看印度都敢抗,便可能纷纷效仿,令美国的能源政策形同虚设。

同样在7月中旬,另一起事件让特朗普颜面无光。印度突然宣布,计划放弃购买美国制造的F-35隐形战机。要知道,F-35一直被视为美军“空中王牌”,其出口不仅是军工利益的象征,更是美国全球影响力的延伸。而印度的弃购,无异于在全球观众面前当众“打脸”美国。


对于印度来说,放弃F-35的代价不小。印巴局势紧张已久,印度在空军技术上本就逊色于巴基斯坦,如果再拒绝引进先进战机,等于坐实了军力劣势。

印度此举,相当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莫迪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要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印度不是任人拿捏的棋子,美国要想从印度捞好处,就得先尊重印度的利益。

而引爆莫迪怒火的导火索,正是美国对印度加征的25%“对等关税”。这种贸易霸凌行为,彻底激怒了印度政府。莫迪意识到,单靠在美印关系上讨好美国,换不来实际好处。于是他开始“左右逢源”,一边对美国强硬还击,一边向中国释放善意。


苏杰生此次访华的安排也极具象征意义。他不仅是五年来首位访华的印度外长,还专程出席了上合组织外长会议,显然是在为莫迪参加上合峰会铺路。

更令人关注的是,印方在会谈中多次强调“中印是发展伙伴,不是竞争对手”,试图修复过去因边境摩擦而受损的双边关系。

7月18日,特朗普在与共和党议员共进晚餐时,再次提起印巴冲突,称事件中共有5架战机被击落,尽管未点名“印度”,但显然将矛头指向了新德里

这一表态令人费解:一方面是特朗普想借机邀功,宣称美方在调停印巴冲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却又不失时机地拆穿莫迪试图营造“胜利者形象”的努力。这番“哪壶不开提哪壶提”的操作,无疑又是对莫迪的又一次羞辱。


就在这场外交风波不断升级之际,7月19日,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启动水电工程建设的消息传出,成为印方新的敏感点。虽然中方出发点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动区域发展,但西方媒体却大肆炒作这一工程可能影响印度用水,试图挑起不必要的矛盾。印度国内舆论因此躁动,莫迪政府也不得不在“合作”与“对抗”之间小心拿捏。

彭博社曾指出,印度在全球南方国家中一直有“领头羊”的野心,但与中国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这一现实让印度心中五味杂陈,既羡慕中国的发展速度,又担忧被彻底甩开。

因此在外交上,印度始终摇摆不定,时而靠近美国,时而转向中国,实则是一种“求生本能”,希望在大国博弈中找到最有利的位置。


王毅在与苏杰生的会谈中,直言“中印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干扰”,言辞犀利,意有所指。中方明确表达了对印方近期外交行为的关切,并强调中印合作的基础应建立在互信与独立判断上。莫迪若真有意改善中印关系,就必须拿出诚意,而非一味利用中国作为对美博弈的筹码。

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局势堪称“多线作战”:一边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未解的烂摊子,一边又在俄乌问题上陷入泥潭,现在连印度也开始唱反调。

而最可怕的是,美国的经济本就疲软,若再因外交受挫失去全球产业链话语权,其霸权地位恐将动摇。


综上所述,莫迪的“变脸”并非偶然,而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从原油进口到军购取消,再到外交转向,印度一系列动作都在表明:它不愿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也不愿在中美之间完全倒向一方。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战略机遇。只要中方保持定力,稳住节奏,主动释放善意,同时牢牢把握主导权,中印关系便有望进入新的合作阶段。而美国若继续自以为是,妄图用制裁和威胁维持全球秩序,只会加速其自身的衰落。

世界正在悄然剧变,而这场由原油引发的外交震荡,或许只是序章。


信息来源:

[1]特朗普挥关税大棒,惠誉首席经济师:贸易战或致美GDP一年下降3000亿美元;泽连斯基提“结束热战”方案;印度经济增速降至两年低点;Meta拟投100亿美元建海底通信网络|一周国际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

[2]鲍威尔语出惊人,金融市场反应剧烈,原油又“崩了”

人民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财经   噩耗   原油   中方   美国经济   态度   印度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外交   能源   外长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