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摊牌了,谁敢支持就制裁谁!中欧日印带头,63国投赞同票

文|小琦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尾

白宫突然发出强硬声明,措辞之严厉让人意外。这次不是军事对抗,也不是贸易战升级,而是围绕着一个看起来挺技术性的话题——船舶碳排放。但就是这么个事,让美国政府动用了几乎所有能想到的手段来阻止。

2025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要给全球航运业建立碳排放收费体系。投票结果相当悬殊:63个国家赞成,只有16个国家反对。支持的阵营里,中国、欧盟、日本、印度这些经济大户全在里面,美国反而成了少数派。

这个体系说白了就是:船舶排放越多,交的钱就越多,最终目标是2050年实现零排放。美国方面的反应特别激烈,国务卿、交通部长、能源部长联合发声明,列出了一长串惩罚措施——禁止相关国家船只进美国港口、额外收港口费、限制签证发放、制裁相关官员。

这到底是为什么?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现在全球范围内,挂美国旗的商用船只只有80艘左右。更严重的是,美国造船业的配套企业大批倒闭,数千家已经关门,还有几百家在苦苦支撑。整个产业链几乎断了。

技术层面的差距更明显。

这些年中国、欧洲、日本都在大力发展绿色船舶技术,而美国还在走老路。背后原因也不复杂,美国政界跟化石能源企业的关系太深,不少政治献金来自这些传统能源大企业,政策方向自然就受影响。

看看中国这边的进展就知道差距了。中国新接的船舶订单里,差不多一半都采用了清洁能源技术,有用甲醇的,有用液化天然气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峡氢舟1"号,这是中国第一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已经完成了首航,标志着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上取得了突破。

按照新规则,未来十年全球要征收大约1万亿美元的碳排放费。光是2028到2030这三年,每年就能收110到120亿美元。如果美国继续用传统高排放船舶,运营成本会比用绿色船舶的竞争对手高出一大截。就算美国真能把造船业振兴起来,造出来的船还没下水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更让美国担心的是示范效应。航运业开了这个头,其他行业会不会跟着学?美国本身就是碳排放大户,如果各行各业都建立类似的收费机制,那可真是麻烦大了。

美国的施压对象选得很精准。比如菲律宾,全球最大的船员输出国,如果美国真的限制签证,影响会很大。加勒比海那些小岛国,经济严重依赖美国游轮产业,同样扛不住压力。但实际情况并不如美国预期。七家重要的国际船东协会联合发表了支持声明,这几家协会管理的船队加起来占全球运力的四分之一,分量相当重。

印度的表态也挺有意思。印度在国际事务上通常喜欢两边都不得罪,但这次罕见地明确表态支持,还跟其他金砖国家一起批评了美国的关税政策。这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考量。金砖国家正在推动用本国货币结算贸易,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俄罗斯、伊朗这些金砖成员控制着全球40%左右的原油产量,如果真的全面脱离美元体系,对美国的影响不言而喻。碳排放收费只是其中一环,真正的较量是全球规则制定权。

新规则规定,超标的船舶要按超出量交罚款,每吨排放要多付100到380美元不等。日本的提案更激进,建议2025到2030年每吨二氧化碳收56美元,估计每年能筹到500多亿美元,2030年之后涨到每吨135美元。这些钱会进入国际海事组织专门设立的基金,主要用来支持近零排放技术推广和帮助发展中国家转型。

谁掌握了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的话语权,美国看得很清楚。

中国支持这个规则,当然不只是出于环保责任。从战略角度看,这是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规则优势的好机会。技术方面,中国的领先优势已经比较明显。除了前面提到的氢燃料和甲醇船舶,中国船舶集团还跟法国达飞海运签了大单,要建造16艘绿色动力集装箱船。国际市场的认可,说明中国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商用标准。

中国造船业的工人数量大约是美国的4倍,产能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半左右。但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中国造船业的国产化率一直在提升,这意味着即使面对外部压力,也能保持技术更新和成本优势。

从更大的视角看,这个规则体系是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提升的一个标志。过去几十年,国际规则基本都是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接受。现在情况在变化,这是第一个由联合国管理的全球碳收入系统,而推动者是中国、欧盟、日本等多方联合,不再是美国单独说了算。

美国的孤立不是偶然的。再怎么威胁制裁,再怎么退出谈判,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全球产业链在重组,技术标准在改写,而美国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落后位置。所谓的"美国优先",在绿色转型这个大趋势面前,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碳排放收费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全球规则出现,每一次博弈都是技术实力和战略眼光的比拼。中国选择了符合时代方向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已经做好了准备。这可能才是让美国真正感到压力的地方。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2025-10-16 04:53中美对立波及第三国,中国制裁韩国船企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0-15 16:03就韩企5家在美子公司被反制,韩国正与中国谈判?外交部回应

观察者网2025-10-14 21:50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即将审议:中欧日印支持,美国威胁制裁

新浪财经2025-10-13 11:07美国抵制!特朗普:船舶、船员通通要罚!

澎湃新闻2025-04-14 15:26解读|美国退出、欧洲妥协,IMO净零排放框架意味着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财经   中欧   美国   中国   船舶   全球   造船业   美元   技术   日本   规则   体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