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抛出过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延续至今的文明?印度和埃及明明国家还在,为何它们的文明就不算数了?
很多人搞不明白,印度还叫印度,埃及还叫埃及,凭啥说它们的文明断了?这就得从什么叫"文明延续"说起了。
文明延续可不是看国家名字没变,而是看文化的核心要素——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社会结构还在不在。
中国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虽然字形变了不少,但还能认出个大概意思。一个现代人拿着《论语》《诗经》,稍微学点古文就能读懂,这在世界文明史上绝对是个奇迹。更关键的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这些思想核心从春秋战国一直影响到现在,从来没断过档。
反观印度,古印度河文明早就找不着了。现在的印度有22种官方语言,南北方人说话都不通,梵文除了研究用基本没人会了。种姓制度虽然还在,但跟古代那套已经不是一回事。雅利安人、亚历山大、穆斯林、英国人,一波波外族过来,每次都把文化改造一遍,现在的印度文化跟古印度文明基本搭不上边。
埃及就更明显了,现在的埃及人说阿拉伯语,信伊斯兰教,跟古埃及那套金字塔、象形文字、多神信仰完全是两码事。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来了以后,古埃及文化就彻底被替换了,连血缘关系都没多少了。
政治制度的延续性也是关键因素。中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郡县制、中央集权这套框架就定下来了,后面朝代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个基本制度没变过。
就算外族来了也得按这套玩。蒙古人建了元朝,满人建了清朝,刚开始还想按自己那套来,结果发现行不通,最后还得学汉文化,用儒家治国,连自己都被"汉化"了。
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搞了1300多年,把文化传承和政治权力紧紧绑在一起。不管你是哪个民族出身,想当官就得读四书五经,就得接受儒家那套价值观。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文化认同就统一了。
印度就没这个条件了。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种小邦小国各搞各的,没形成统一的政治制度。
英国人来了以后,西方那套民主制度又进来了,跟传统文化更是接不上茬。现代印度虽然是联邦制国家,但29个邦各有各的语言和文化,中央政府的权威经常受到挑战。
埃及的法老制度早就没了,后来被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轮番统治,政治制度翻了好几个跟头,跟古埃及那套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现代埃及虽然独立了,但政治体制完全是西方模式,跟古埃及文明毫无关系。
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古老文明。
古希腊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哲学、艺术、科学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但公元146年被罗马征服后,希腊文化就逐渐衰落了。
虽然现在还有希腊这个国家,但现代希腊人跟古希腊人已经不是一回事了。现代希腊语跟古希腊语差别很大,普通希腊人读不懂柏拉图的原著。更重要的是,现代希腊是东正教国家,跟古希腊的多神教文化完全不同。
古罗马文明的命运也印证了这一点。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被蛮族攻灭,延续更久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最终也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终结。
现在的意大利虽然在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但文化上已经是天主教文明,跟古罗马的多神教文化没什么关系。拉丁语现在也只是学术用语,意大利语跟拉丁语虽然有血缘关系,但差别已经很大了。
玛雅文明在美洲发展了近3000年,有自己的文字、历法、建筑,但16世纪西班牙人来了以后就彻底消失了。现在中美洲虽然还有玛雅人的后裔,但他们说西班牙语,信天主教,跟古代玛雅文明基本没什么联系了。玛雅文字到现在都没完全破译,古代的知识体系完全失传了。
最牛的还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这个特点从古代就开始了,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佛教从印度传过来,中国人没排斥,反而发展出了禅宗、净土宗等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儒释道三家并存了上千年,相互影响但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这种包容性让中华文明像海绵一样,能吸收各种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保持自己的主体性。
再来看看语言文字方面,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现在,虽然字形变了,但造字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没变过。现在汉字已经接近10万个,能够精确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和概念。
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是哪个民族,只要学会汉字,就能读懂中华文化的经典,这种文化认同感是其他文明很难做到的。反观其他文明,要么是排他性太强,要么是被外来文化完全替代了。
说到底,中华文明能延续到现在,靠的是几个关键要素的相互支撑。
中国人讲究"实事求是",不管什么理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改。这种灵活性让中华文明在历次冲击中都能找到生存之道。儒家治国、法家治吏、道家修身、佛家净心,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其次,从"协和万邦"到"和而不同",再到现在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始终追求的是共存共荣,而不是你死我活。这种价值观让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并且,中华文明的政治制度框架向来稳定,不过在具体操作上,始终在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科举制到现代公务员制度,每次变革都是为适应新形势,展现了制度与时俱进的智慧。
最后是文化的传承机制,家族制度、教育制度、选官制度,都在为文化传承服务。家家户户都有家谱,人人都要读经典,当官都要考试,这样一套完整的传承体系,确保了文化不会因为政治动荡而失传。
马丁·雅克教授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中华文明延续性的惊叹和思考。
在全球化的今天,当很多传统文化都在消失的时候,中华文明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是5000年文明积淀的必然结果。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也就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信息来源:
中国发展革命-为什么中国一直保持着历史长周期?
浙江日报-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做对了什么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