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弦微语铺
又到一年中秋时,大街小巷弥漫着月饼的香气,家家户户开始为团圆做准备。在这个被赋予“团圆”意义的节日里,有人期盼,有人焦虑;有人欣喜,有人忧愁。
小雅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每年这个时候,她总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工作太忙、机票太贵、孩子太小不方便出行。但 是,她害怕面对家人的期待,害怕被追问“什么时候要二胎”“年薪多少了”“怎么又瘦了”。
像小雅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据某社交平台调查显示,近40%的年轻人对传统节日团聚感到“有压力”,其中27%的人甚至会产生“节前焦虑症”。
我们常说“血浓于水”,但有时候,最亲近的人反而最难相处。父母期盼的眼神,亲戚无心的比较,自己内心的愧疚感...这些都在团圆的日子里被无限放大。
李阿姨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中秋家宴,买了儿子最爱吃的螃蟹,女儿喜欢的莲蓉月饼。但她不知道的是,孩子们正在群里讨论“今年能不能各回各家”“妈的唠叨实在受不了”。
这就是当代亲情的现实:我们彼此相爱,却又彼此折磨;渴望相聚,又害怕相见。
75岁的王大爷今年学会用智能手机后,第一次在家庭群里发了条消息:“孩子们,中秋回不来没关系,视频看看就好。你们平安快乐,爸就知足了。”
这条消息让群里的兄弟姐妹们都沉默了。原来,父母要的从来不是我们功成名就,而是我们平安喜乐;不是我们飞黄腾达,而是我们偶尔回家。
真正的亲情,不是捆绑与束缚,而是理解与放手;不是一味地付出与期待回报,而是无私地给予与尊重选择。
这个中秋,不妨换个方式团圆:
如果你在家,放下手机,真心倾听父母的“唠叨”,那里面藏着他们说不出口的“我爱你”;
如果你在远方,打个视频电话,不只是问候“吃月饼了吗”,而是分享生活中的小事趣事;
如果你是父母,少问一些成绩收入,多问一句“最近开心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亲情不是一道是非题,没有标准答案;它不是负担,而是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当我们学会用对方需要的方式去爱,团圆就不再是压力,而是内心最温暖的归宿。
这个中秋节,你回家团圆了吗?你和家人之间最温暖/最尴尬的瞬间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