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察客
安世半导体位于德国汉堡市的总部外墙。图摄于2024年6月。 (路透社)
中美贸易战每天都有新戏码上演,近日一次还牵涉到荷兰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罕见地援引冷战时期的法令,接管欧洲晶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
安世的母公司是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闻泰因“安世之乱”,在停牌两个交易日后恢复交易,过去两天接连跌停,市值蒸发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8亿新元)。该股星期三(10月15日)小幅回弹涨1.43%,公司市值接近512亿元。
根据闻泰10月12日披露,荷兰经济部于当地时间9月30日下令冻结调整安世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为期一年。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10月7日举行紧急听证会后,初步裁定,暂停闻泰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的董事和首席执行官职务。闻泰间接持有的安世股份,几乎所有投票权均交由企业法庭任命的独立管理人管理。
针对荷兰政府的举动,北京方面采取了反制措施。安世星期二(10月14日)说,中国政府已禁止该公司从中国出口产品,公司正“积极与北京当局接洽”,以争取豁免。
闻泰与安世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18年。那时候闻泰只是一家低毛利的手机代工厂,它提出以252亿元,收购安世的75.86%股权。
彭博社当时称闻泰是一家“鲜为人知的中国公司”。闻泰提出收购时,它的市值不到200亿元,但安世的估值已经超过350亿元。因此,市场经常称闻泰收购安世,为中国半导体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起“蛇吞象”式并购。
图为安世的生产线,摄于2024年6月。(路透社)
安世原本是荷兰半导体大厂恩智浦(NXP)的标准件业务,于2016年出售给一个由北京建广资产管理(Beijing Jianguang Asset Management Co.)和北京智路资产管理(Wise Road Capital)组成的财团,安世由此诞生。简单说,闻泰是向这个财团收购了安世的75.86%股权。
为了百分之百持有安世,闻泰同一年还另外提出67亿元,向另一名股东收购了安世的其余股份。
在安世并购案进行期间,张学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过去没做过并购,一上来就整这么大的案子,确实很有挑战,但我们底气很足。”
张学政的部分底气来自格力电器。2018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宣布“500亿造芯”计划,不仅要成立公司自制晶片,还出资30亿元助力闻泰收购安世。
靠手机代工起家的闻德科技创办人张学政,希望借着收购安世,进军上游半导体领域。(互联网)
张学政打的如意算盘是借着收购,进军上游半导体零件领域。在那之前,张学政在手机代工领域已经耕耘超过10年。
根据证券时报网2020年转载的一期深度报道,2006年,31岁的张学政以10万元起家,组建了一个三四十人的小团队,开始做手机主板方案设计(IDH)。有业内人士称,经常看到张学政亲自扛着两台电脑、带着手机,在华强北挨户推广。
据报道,当时的IDH厂商,最多时一度接近500家。张学政推出的第一款手机主板W100受到市场热捧,当月销量超过20万台,打破了月销纪录,让张学政一战成名。
张学政曾形容:“那是一个画张图就能接单的好时代。”
他后来还凭着和展讯合作开发单晶片双卡双待技术,让闻泰仅用一年时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IDH公司。
由于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张学政于2008年投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了自己的手机制造厂,往原厂委托设计代工(ODM)发展,也就是从“卖主板”,转向“做手机”。
张学政称,是闻泰“首次将智能手机的价格控制在千元以内”。闻泰与小米合作推出的红米手机定价799元,一经推出,在市场上一机难求,据说还有“黄牛”把价格炒到1000元以上。
市场研究机构IHS Technology的报告显示,2015年闻泰稳居全球出货量最大的ODM厂。
尽管安世半导体的收购案遭到了许多质疑,根据太平洋证券的一份报告,闻泰完成安世半导体收购后,为苹果供应功率器件,成功打入“果链”。
这让闻泰的股价一路高奏凯歌,张学政于2020年以270亿元的财富,在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88。然而,到了今年,张学政的财富已大幅缩水到55亿元,在出生地广东梅州,他连10大富豪榜都挤不进去。
回溯张学政的企业之路,闻泰进军利润更好的上游半导体领域,如他所言的确是“自然而然的事”,只是这一次,没有了手机代工时代的天时和地利。
闻泰去年就启动脱售部分ODM业务的计划,更加专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就在它成功把有关业务脱售给“最强打工妹”王来春掌舵的立讯精密后,却发生了安世被荷兰政府接管的事件。
根据《华尔街日报》星期三(10月15日)报道,美国官员在今年6月份的一次会议上向荷兰官员指出:“如果该公司(指安世)的CEO还是那位中国籍老板,这是有问题的。”
据报道,闻泰去年12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不久,一名荷兰官员就曾致信安世的西方高管,称该公司必须拥有“独立于名单上的股东,保持独立运营”。
荷兰否认接管安世是屈从于任何国家的压力。荷兰经济部长称,接管安世是因为收到的证据显示,安世的首席执行官正迅速将公司的产能、财务资源和知识产权转移到中国。
荷兰法庭发现,张学政取消了财务高管的付款授权,并交给了没有财务背景的人员,法院称这样的行为“近乎鲁莽”。张学政还坚持要安世从一家他自己控制的公司购买价值2亿美元(2.59亿新元)的硅片,而安世只需要大约7000万至8000万美元。
图为安世职员在处理硅片,摄于2024年6月。(路透社)
目前,闻泰和张学政没有针对荷兰方面的指控作出澄清。虽然有分析认为,荷兰政府这么做是开启了不良先例,也有人担心“荷兰模式”一旦被复制,中资企业出海面临更大风险,但事实上,类似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同样的法令在其他国家也有。
2022年,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要求安世出售它收购的威尔士晶圆厂大部分股权。
美国在2019年命令中国公司昆仑万维,出售用户以LGBTQ群体为主的美国社交平台Grindr的持股。接着在2020年,又命令另一家中国公司石基集团,脱售美国云酒店管理软件公司StayNTouch的股份。
新加坡2023年出台《重大投资审阅法案》,隔年国会通过实施,以管理涉及新加坡国家安全的重大投资。根据法令,一旦涉及到国家安全,或指定实体提供的必要服务中断,政府可以接管这家公司的业务和资产。
在地缘政治局势越演越烈之际,任何企业出海都必须更加谨慎,尤其产品和技术可能用在一些敏感领域,例如国防,或涉及企业和个人资料的时候。国家安全这条红线,任何政府都不会允许企业或个人逾越,只是很多时候,这条红线不是那么明确,早年的“蛇吞象”商业传奇,现在看来已经变成象踩蛇的企业危机。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