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厚葬之风盛行,于是有了众多陪葬品价值连城的汉墓。在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古墓葬里,汉墓占了1/2,堪称“墓葬考古的半壁江山”。在众多汉墓中,位于河北保定的满城汉墓,可以说是汉墓中的“祖师爷”级别。而满城汉墓从发现到考古发现的全过程,都充满了传奇意味。
1968年,解放军部队正在保定满城县郊的陵山上进行国防隧道的挖掘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决定用炸药爆破。没想到的是,在一次爆破过后,山体被炸出一个直径20公分的口子,往里一望,洞内竟有一堆瓶瓶罐罐。正执行作业的部队,果断暂停了所有施工。
当时的队员们觉得不对劲,猜测内部很有可能是一座古墓,从内部的规模和结构上分析,墓主人非富即贵。于是队员们没有犹豫、立刻向上汇报。最后由周总理直接指示,由郭沫若主导发掘工作,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共同发掘。在中央、地方、部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两个多月,这座沉睡两千年的西汉王侯大墓,终于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对古墓的发掘,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确认墓主身份。当时墓中出土了大量刻有 “中山内府” 字样的青铜器、金银器,证明这些器物是西汉时期中山国的某位诸侯王宫廷府库中的物品。
其中有一件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字样的青铜酒器,“卅四年” 应是诸侯王在位的年数。在中山国十位王中,只有第一代中山王刘胜在位时间42年,其余均不到30年。还有一些文物上刻有刘胜的谥号 “靖王” 相关的字样,进一步证明了墓主的身份。这一发现,直接打破了清代时人们认为刘胜墓在定州这个乌龙。
如果说发现刘胜墓是意外,那么找到几百米开外的其妻窦绾墓,便是在考古人员的推测后主动发掘的。由于西汉中期之前遵循夫妻“同坟异葬”的习俗,郭沫若认为靖王墓的北部应该还有一个墓室。拿到上面的批复后,果然在靖王墓北120米找到了窦绾墓。
发现满城汉墓的过程已经十分传奇,更传奇的是,这座汉墓中出土的文物,更是惊动了中央乃至海内外。总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件,仅金银器、玉石器、铜器、铁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其中不乏“首次发现”、“全国之最”。这些文物,撑起了半个河北省博!
首次发现完整的金缕玉衣,还是一次两件!这个常见诸于典籍的汉代奢侈品,以往只在其他墓葬出土过散乱残片,考古史上第一次看到完整的金缕玉衣实物,就是在满城汉墓。刘胜金缕玉衣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600克。直到现在,各地出土的金缕玉衣里,还属满城汉墓出土的玉衣发现最早、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
首次发现镶玉漆棺,棺内壁由192块玉片镶嵌而成,棺盖、左右侧壁、前后端均镶嵌有玉璧,这种内外镶玉的漆棺未见于记载,在中国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
还有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天文计时工具——计时器铜漏壶
首次发现完整成套的汉代幄帐帐构——刘胜墓中室铜制帐构
最早的国产玻璃容器——一件玻璃盘和两件玻璃耳杯
最早采用刃部淬火新工艺的铁剑——刘胜墓出土的九把铁剑
太多的“首次发现”,填补了诸多历史研究的空白。
其中最声名在外的一件文物,无疑是后来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现在更是河北博物院的头号镇馆之宝。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高科技产品,不仅可拆卸可调光还环保。燃灯时烟会通过“袖管”进入“腹部”,里面事先放置的水可以净化废烟气,避免室内烟熏火燎。出土时,灯盘内还残留着0.3厘米厚的西汉灯油,经检测为动物油脂与蜂蜜混合物。
宫灯上面刻着“阳信家”这样的铭文,这引领着考古队在陕西的茂陵找到了汉武帝姐姐阳信公主的墓。在这个墓里出土的朱雀衔环杯,它的铸造工艺跟中山国的文物特别相似,这就证明了汉代“物勒工名”的制度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实行。
2001年,满城汉墓被列入20世纪最重要的百项考古发现名录。20年后,即2021年,这一古墓遗址再度被认可,入选中国考古百年百大重要发现榜单。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1991年,满城汉墓对外开放,普通游客也终于可以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下宫殿,一览大汉千年风华。毕竟在博物馆看过再多再精美的文物,也不及走进其地宫的那一刻有沉浸感。
满城汉墓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最早采用崖墓形式的墓葬之一,二墓均属于横穴式的“崖墓”,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平面布局模仿了地上宫殿。刘胜墓与窦绾墓形制相似,均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细节上又略有不同。
刘胜墓内部空间容积达到惊人的2700立方米,有长达50米的墓道,随着坡度一路往下,两侧是用作马厩和库房的耳室,还原了主人生前的讲究排场。
中室象征墓主人生前宴饮的厅堂,是整个墓室中最大的空间。刘胜墓出土的幄帐帐构就是在这个空间被发现的,幄帐是汉代贵族家居和出行的必备之物,通常装设在床的周围。当时木质构件和纤维构件均已朽烂,只有连接木架的铜制帐构尚存。现在中室的木质建筑是后人还原的,这个在别的汉墓里不曾见到。让人直观地感受该墓室建成之后,完全是一座恢弘的地下宫殿。
后室与中室有一道石门隔开,是停放刘胜棺椁的空间,象征主人的卧室。随葬品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铁铠甲等都是在这发现的。
围绕后室还有一条U型山洞,南、北口部靠外壁处,皆凿有斜坡状流水口,用于排除后室周围的渗水。走一圈颇具探秘趣味。两墓在修建时,除了开凿了相互贯通的排水沟,两侧还修凿了两眼渗水井,形成了墓室内完美的排水系统。
可见,内有寝室休息,中厅开设宴席,外有马车候命,花天酒地的中山靖王由此长乐无极。
窦绾墓的墓室规格、开凿技艺还要稍高于刘胜墓,容积达到了3000立方米。窦绾墓中室平面为圆角长方形,四壁修凿规整,顶部呈穹窿顶高耸,高度与宽度均超过了刘胜墓的中室,原来也建有木构瓦顶房屋。
窦绾墓的后室与墓道并未在一条直线上,墓室居然在中室的西侧。墓内的陪葬品以生活用品居多,赫赫有名的长信宫灯就是在窦绾的墓室里被发现的。
一座汉墓,无数尘封千年的文物,不仅凝结着昔日王侯将相的一生,更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钟鸣鼎食、气壮山河的大汉王朝。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