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提到商业圈,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叱咤风云的男性企业家,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在清朝末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位极具名气的女商人格外引人注目。
2017年,孙俪演的那部古装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一播出就火得不,借着这股热乎劲儿,清末陕西的女首富周莹的传奇故事也被更多人知道了,大家都开始去探寻她那充满波折的人生路。
她生在富贵人家,原本该顺顺当当、无忧无虑地过一辈子,可命运偏爱开玩笑,她年纪轻轻,才二十出头就当了寡妇。
这时候,她得独自扛起管理好几万两白银家产的重任,还得把那日渐衰败的家业给撑住。
说来也巧,她还是慈禧太后的义女呢,后来更是被慈禧封成了一品诰命夫人,这身份多金贵啊,但谁能想到,她的人生轨迹完全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她,正是清末陕西声名远扬的女首富周莹,还被慈禧太后认作了干闺女,她的人生满是辉煌与荣耀,可为何最终却只能凄凉收场呢?
这就是周莹的画像,你瞧画里的她,五官那叫一个精致,模样特别出众,浑身都透着窈窕淑女才有的温婉劲儿,再配上她身上那件蓝色旗袍,把她衬托得越发美艳动人,看着就让人喜欢。
不过呢,现在流传下来的周莹画像有好多不同的版本,这里面有些画像画得特别抽象,线条和模样跟咱们印象里那个被称作大美人的周莹,实在对不上号,让人很难把画中人和她联系起来。
1869年,伴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小周莹呱呱坠地,那时的周家,家境殷实富足,在当地可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
周莹的曾祖父早在嘉庆年间便投身商业,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积攒下了丰厚的家产,让周家人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这般安稳日子没持续多久,周莹出生后没几年,周家便渐渐走了下坡路,家境一日不如一日。
在那个旧时代,娃娃亲是一种十分普遍且被广泛遵循的传统习俗,周莹年纪还小的时候,她依照当地习俗,周莹的父母为她精心选定了一门亲事,男方是吴家的少爷吴聘,这位公子哥儿,便是周莹日后要与之共度余生的伴侣。
吴聘身为吴家东院的长子,生得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身形略显单薄瘦弱,平日里,他待人谦逊温和、彬彬有礼,浑身散发着温文尔雅的气质。
吴家在当时可是声名远扬的大家族,特别是吴家东院那位当家做主的人,与晚清赫赫有名的重臣左宗棠交情极深,对于商人而言,能和朝廷扯上关系,那在生意场上自然能左右逢源、事事顺遂。
日子过得飞快,周莹渐渐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和吴聘的婚事也到了该筹备操办的节骨眼儿,可谁能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吴聘却不幸身患重病。
吴家家底殷实,为了给吴聘治病,不惜花费重金四处求医问药,只可惜,吴聘患的是当时被视为绝症的肺结核,根本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受封建思想影响,吴家人认为,借“冲喜”之法或许能改写儿子吴聘的命运,为此,他们刻意隐瞒了吴聘的真实病情,对周莹始终未吐露半分实情。
两人的婚礼办得极为简朴,既没有热闹的锣鼓喧天,也没有奢华的大花轿迎亲。
周莹对此毫不知情,就这样糊里糊涂、懵懵懂懂地嫁进了吴家,直到她迈进吴家大门的那一刻,才如遭雷击般惊愕地发现,自己的丈夫早已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
不过,周莹本就是个乐观豁达的女子,并没有在这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中沉沦太久,她迅速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与吴聘携手度过了虽然短暂,却满是温馨与幸福的时光。
后来,当周莹年仅十七岁,吴聘终究没能战胜病魔,不幸离世了。
那段时间,对周莹来说,简直是她人生中最黑暗、最难熬的日子——丈夫溘然长逝,年幼的女儿也早早夭折,就连撑起整个吴家东院的公公,也因病与世长辞。
曾经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的吴家东院,如今只剩下周莹和婆婆两位寡妇,相互扶持着过日子,婆婆年事已高,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家族的重担,就这样毫无预兆地落在了周莹那看似柔弱,实则坚毅无比的肩上。
在古代那种规矩繁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大家庭里,周莹的处境简直艰难到了极点,因为没有子嗣,她在吴家的日子过得磕磕绊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为了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带来一丝希望,周莹思来想去,决定从家族中挑选一个孩子收养,就这样,她开启了与养子相依为命的三口之家生活。
周莹打小就聪慧过人,悟性也极高,和家族生意有过短暂却紧密的接触后,她很快便摸清了其中的门道,对生意运作流程渐渐了如指掌。
起初,吴家主要靠盐商生意站稳脚跟,周莹接手家族生意后,凭借着对市场极为敏锐的感知和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迅速把商业触角伸向了其他领域,像利润可观的棉花、布匹、茶叶等行业,她都大胆涉足其中。
后来,北京城被敌军攻破沦陷,局势一片混乱,而此时,关中地区的棉花却迎来了大丰收,大量棉花涌入市场,导致供过于求,棉价如断崖般暴跌。
周莹心思敏锐,一眼便看穿了这背后的商机,她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决定以高于当时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收购棉花,这一大胆且精准的决策,让她迅速掌控了当地棉花市场的主动权,成功形成了垄断局面。
次年,棉花产量急剧下滑,仅达到前一年产量的三分之一,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周莹却显得异常冷静,她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将库存的棉花分批次有序地投放至市场。
凭借这一系列精准且高明的市场策略,吴家迅速在棉花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牢牢占据了行业的主导地位。
在周莹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经营下,吴家不断发展、日益壮大,逐渐成为陕西最有钱有势的家族之一,周莹本人也声名鹊起,成了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家喻户晓的女商人。
光绪二十六年,北京城乱成了一锅粥,义和团民众如汹涌潮水般大批涌入京城,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也瞅准时机,发兵前来进犯。
当国家陷入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不安的危急境地时,慈禧太后实在无计可施,只得带着光绪帝和侄女隆裕皇后,匆忙逃离了北京城。
逃亡途中,这往日里养尊处优的皇室一行人,可没了从前的尊贵与体面,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陋之处,日常饮食和旅途中的各项安排,都被压缩到了不能再低的水平。
不过,当他们一路逃亡抵达陕西时,情况出现了转机,周莹听闻慈禧一行人到了陕西,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决定向慈禧太后进献十万两白银。
不仅如此,周莹还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慈禧在陕西期间饮食起居等一切事务,虽说此时慈禧的待遇和在皇宫里相比,差了不少,但整体上也能说得过去,勉强让人满意。
慈禧太后对周莹的慷慨相助十分感激,当即便认周莹为义女,还亲自提笔,写下了“护国夫人”四个大字赐予她。
不得不说,周莹这一举动实在是高明,堪称双赢之举,她既在慈禧危难之时伸出援手,给予了有力帮助;而慈禧的这一举动,也为吴家的生意带来了极大的助力,有了慈禧太后的器重与庇护,吴家的生意从此愈发顺风顺水
然而,即便周莹这一生都展现出无比的坚韧,为吴家的事业殚精竭虑、耗尽心血,她的晚年却依旧落得个无比悲惨的结局。
多年来,她为了吴家的事业四处奔波、日夜操劳,身体渐渐被拖垮,各种病痛也随之找上门来。
19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击倒了她,年仅四十岁的她,就这样带着满心的遗憾和未竟的心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周莹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吴家,按照常理和人情,她本应与丈夫吴聘合葬在一处,在地下也能相伴长眠、永不分离。
但吴家的长辈们却拿她未曾为吴家诞下子嗣这一陈旧又苛刻的理由作挡箭牌,坚决拒绝了她与吴聘合葬的请求。
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如铁的时代,每个大家庭都像是一个封闭的小王国,有着根深蒂固、不可轻易触碰和更改的规矩。
这些规矩就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哪怕是朝廷的旨意,有时也难以撼动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陈规旧俗。
就这样,周莹为吴家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到生命的尽头,却连与丈夫合葬这一最基本的身后愿望都未能实现。
最终,吴家只是草草挑选了一处地点,将周莹安葬于吴聘墓地旁的一片荒凉之地。
那座孤坟静默地伫立在寒风中,透着无尽的凄清与悲凉,成为了周莹在尘世间的最后安息之所,令人观之不禁心生唏嘘,感慨万千。
中国财富网——百年前著名秦商吴氏周莹真像问世 2019-11-26
重庆晨报——《新剧《那年花开月正圆》 孙俪演陕西女首富》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