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上半叶,作为距离君士坦丁堡仅需5天快船航程的要塞,顿河河口的亚速可以说是一块输出白奴的乐园。
毕竟,这地方早年就是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的塔纳(Tana)殖民地或者说商站。海港自然有渔业,但最赚钱的行当是奴隶贸易。鞑靼奴隶和斯拉夫奴隶(也被称作“白鞑靼人”)从塔纳转口,销往埃及、叙利亚乃至西班牙等地。
历经帖木儿等征服者的破坏,奥斯曼土耳其最终于1475年控制了塔纳,随后建立起兼具前哨和商站职能的亚速要塞。
1637年,名义上臣服于沙俄的顿河哥萨克(以及一部分波兰治下的扎波罗热哥萨克)利用土耳其忙于对波斯作战,克里木汗则出征摩尔达维亚的机会攻打亚速。
哥萨克打出了复仇旗号,在给莫斯科的呈文中,他们宣称以亚速为中心的贩奴活动导致城市和乡村都遭到巨大破坏,“我们的父亲(神甫)、兄弟和姐妹被他们贩卖”,因而“怀着巨大的悲痛”出兵围攻奴隶贸易巢穴亚速要塞。
然而,哥萨克言辞再怎么“正义”,也无法掩盖这次出征未经莫斯科批准的现实,彼时的俄国正打算收复动乱时代落入波兰手中的土地,因而准备奉行与土耳其保持和平的外交路线。
亚速要塞仍然基本保持中世纪风貌,设有11座塔楼,石墙厚达6米,护城壕宽达8米,但并没有守城重炮的发挥余地,守军只有200多门小炮。
先斩后奏的哥萨克在1637年4月21日(公历5月1日)抵达亚速,他们:
挖了大堑壕,在石笼里填上土[构筑胸墙],四面掘进得紧贴城墙,以至于战斗人员可以互相投掷石块。
如果有正经的攻城火炮,打到此刻守军已经可以开启投降倒计时了。
然而,哥萨克手头只有大约90门轻型野战小炮,而且,火药也几乎消耗殆尽。
得意的守军从城墙上对哥萨克大喊大叫,说:
亚速的石墙是多么坚固,多少哥萨克的脑袋会在它底下落地!
此时,沙皇俄国的做法可谓非常符合刻板印象中的“莫斯科”风格。
一方面,它向土耳其保证自己与此次作战无关,沙皇在给穆拉德四世的信中称哥萨克为“盗贼”,表示“决不容忍他们有任何作为”。
另一方面,它又向哥萨克送去了“君主的薪饷”(государьское жалованье):钱财、粮食和最重要的火药!
哥萨克素来是个大杂烩,其中有个德意志人伊万(约翰)·阿拉多夫(Иван Арадов)便擅长挖掘地道,在他的指导下,哥萨克开始在泥土里打洞,指望用相对省事的爆破炸开城墙。
第一条地道不出意料地挖偏了。
不过没关系,哥萨克祈祷、做礼拜、用圣水为新地点祝福,而后开始挖掘另一条地道。
工作持续了四周,最终填入了莫斯科运来的火药。
6月18日(公历6月28日)下午4点,火药如闪电般“炸开了城墙,将许多异教徒和石头一并炸飞到城外”,不过,德意志冒险者伊万·阿拉多夫自己也一样被炸上了天。
哥萨克的亚速冒险以胜利告终,他们请求莫斯科赦免自己的擅自行动,照常赏赐他们钱财、粮食、火药,而且不要派遣总督带着正规军常驻亚速,莫斯科既认为此举有利于阻止鞑靼袭扰,又觉得这样的做法至少在表面上不至于和土耳其撕破脸,因而准许了哥萨克的要求。
不过,哥萨克们在庆幸之余,也必然意识到他们在要塞攻防中有多么依赖莫斯科的火药。
随后几年里,俄、波、土的东欧三国志来回变换戏码,随着俄土关系的波动,莫斯科也多次企图转而插手顿河哥萨克,给亚速派去总督、驻军,但都没能成功。
奥斯曼土耳其在刻赤海峡加派海军,严防死守。顿河哥萨克则发现灾难突然降临:亚速海只是个小池塘,真正值得闯荡的地方在黑海。当年亚速要塞还在土耳其人手中时,他们还能不时下海劫掠,可等到亚速落入他们手中,随着土耳其人重视东北海防,出海劫掠的机会便骤然减少。
备战四年后,奥斯曼土耳其在1641年向亚速出动大军,配备了在黑海北岸堪称规模空前的炮群,一番两败俱伤的血战之后。土耳其人固然未能打下亚速,但哥萨克也是空享了胜利者的名号,尽管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他们手头却只剩下一座几乎要被夷为平地的亚速要塞。
当年攻下亚速时,就曾有些哥萨克或是高瞻远瞩,或是出于本能反对据守此地,“城墙不能养活我们!”、“我们不想为了石头送命!”便是那些人富有智慧的断言。
据守亚速,让顿河哥萨克从流寇水贼变为受到重点关注的坐寇,继而陷入坐困愁城的境地,当1638~1640年海上劫掠屡屡受挫后,甚至早在土耳其大军征讨之前,1640年底的哥萨克阿塔曼加夫里洛夫就已着手请求“国家”接管这座城市。
无论如何,元气大伤的哥萨克们“赤身裸体、光着脚、饿着肚子,彻底破产”,“没有粮食储备,也没有火药”,随后便是1642年放弃亚速和1643~1644年撤出顿河下游。
作为莫斯科和君士坦丁堡缓冲地带的顿河地区,自主性越来越低。
用后世的缝合话语来说,那便是:
在17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上半叶这段时间里,莫斯科与顿河间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当然,这里也可以用上更具阴谋论的语气:
派去支援顿河的莫斯科军队数量不断增加,莫斯科暗中用军事力量充实这个缓冲区性质的准国家。亚速之战后,大量来自俄罗斯各省的人被安置在顿河哥萨克地区,这最终改变了哥萨克的人口结构,使俄罗斯人在其中占据了优势。
总而言之,土耳其的威胁令哥萨克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让步,允许乃至恳求沙俄军队以哥萨克名义进入顿河边境,大大加速了当地的俄罗斯化进程。
最后推荐本篇幅不大但很有意思的书,2016年出版的《1641年坚守亚速》,作者奥列格·尤里耶维奇·库茨,本文多数内容源自此书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