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 通讯员 种春茹
夜幕下的临沂,曾经最忙碌的是批发市场里穿梭的货车,车轮滚滚汇聚起“买全国、卖全国”的商贸流量。而今,奥体公园周边璀璨的灯火与熙攘的人流,正为这座城市叠加一股全新的“流量”。
从连开两场的刘若英演唱会到万人合唱的刀郎演唱会,几乎月月都有的演唱会,让近百万人次的歌迷,追着歌声涌入临沂。这不只是一场音乐盛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曾发布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很多城市渴望装上这一经济增长新“引擎”,临沂也不例外。
奥体公园周边璀璨的灯火与熙攘的人流,正给临沂带来全新的流量。
“行走的GDP”
一场演唱会撬动4.6亿元消费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李荣浩、林宥嘉、张远、姚琛现身"新琅琊天空之夜"演唱会,临沂奥体公园一天内就聚集近3万名乐迷,他们跟着节奏欢呼、呐喊、摇摆、高歌,朋友圈内的“九宫格”记录下了一个个狂欢瞬间。
多年来在临沂从事数码器材租赁的张健,捕捉到了热浪里别样的气息。“越来越多人因为要看演唱会来租赁设备,这块业务居然增加了20%左右。”往常,来山东影友数码的顾客多是为了出游拍片而选择租相机,索尼、尼康都是大热机型。租相机去看演唱会,对张健来说是件新鲜事,就像自己家乡正跟许多一线城市一样,被一场场演唱会带火。
不少人因看演唱会而来租借设备。
不少临沂人逐渐发现,通往北城新区的北京路,总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午后陷入一种陌生的拥堵。车流中,“鲁Q”“鲁W”的本地牌照被大量苏、豫、津、冀等包围。细微处,看到这座城的节奏和气质正在变化。
印记最深刻的,当属7月5日和6日晚“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12万刀迷从全国各地而来。未到现场的人,很难想象这场演唱会带来的盛况。在临沂北站前往目的地的免费公交车上,刀迷早已迫不及待地拿出随身携带的话筒和麦克风激情开唱;开场前几个小时,体育场馆外已聚集起数万刀迷,组团挥舞着应援大旗,在场外“巡游”。
场内是演唱会,场外成音乐节。
热闹不止于此。免费接驳公交两天共出动452台次,护送7.8万人次乘客往返。主场馆西北门外,烤肠、饮料、水果等摊位密布,有的一晚上收入就过万元。
涌动的人潮带起消费力,渗入城市的毛细血管。奥体附近的全季酒店,150个房间全部订满;城区多家炒鸡店、特色餐饮店,中午、晚上“翻多次台”。奥体公园内的市集,客流量超10万人次,成为当地近年来品类最全、规模最大、客流最多的市集活动。
演唱会很火,但火的远不止台上那俩小时。业界常用“1∶4.8”来形容演唱会经济对城市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消费增长的强大带动力,即门票花费1元,就能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被喻为“行走的GDP”。事后,官方数据显示,临沂多场演唱会跨城观演占比超过60%,仅刀郎演唱会就拉动直接消费3.2亿元、综合消费4.6亿元。
倾尽全力
尽可能接住更多人
曾几何时,高规格的商业演出是衡量一线城市文化活力的“标准配置”。如今,它已然成为众多像临沂这样二三线城市文化消费的“标配”。
“以往演唱会举办地普遍青睐北上广深等地,不仅是出于这些城市拥有适合的体育场馆,还有交通便利、消费能力强等方面的考虑。” 临沂奥体公园场馆运营负责人公维庆提到,在与演艺团队和经纪公司的对接中,提起临沂,他们大多没听说过。略有耳闻的人,只知道这里地处沂蒙山,曾是革命老区。
大规模的演唱会,目前一般在临沂北城的奥体公园。这里在两年前才正式投入运营,连同附近的酒店、住宅楼等也多是新建。刚运营时略显冷清,就连过路的车辆也不多见。公维庆说,缺的就是一把“火”,将其彻底点燃。
就如其“奥体”名称,第一把“火”来自体育赛事。国际排联男排挑战者杯、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等先后举办,令各界惊叹。国际排联技术代表加提蓬曾评价:“临沂举办了史上最棒的一届挑战者杯。”
发展一如预期,作为运营方,公维庆带领团队开始接触经济效益更高的大型演艺活动。“只要来这里考察,很少有团队能拒绝。”可容纳5.7万人的体育场和1.3万人的体育馆,以甲级场馆标准打造,声光系统、舞台承重、观演动线均达国际水准,放眼全国也排得进前列,足以令各大团队满意。而且相比一线城市,临沂场馆使用成本更低、排期更容易。
以甲级场馆标准打造的奥体公园,声光系统、舞台承重、观演动线均达国际水准。
更多底气,源于深层次的城市自信。作为山东占地面积最大的城市,临沂坐拥千万人口,车轮滚滚,让这里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和物流之都。沂河岸畔,长满了高楼大厦,时尚、现代,是属于这座城市的全新标签,还有当地人的热情与务实,都留给考察团队很深的印象。
“举个例子,尽管团队都拥有一套自己的舞台搭建与演出器材,但无论缺什么配件,能很快在临沂找到,这样齐全的产业链令他们感到意外。”公维庆说。
然而,当数万人从外地涌入,对一座城来说却是全方位考验。
为了歌迷的体验感,临沂建立了大型营业性演出保障协作机制,定期调度情况,协调解决堵点问题。聚焦“停车、吃饭、住宿、入场、互动、散场”等环节,分别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全要素演练。
很多细节都能看出当地对演唱会的支持。以刀郎演唱会为例,他们把歌迷需求放在第一位,市政府提前专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交通、服务、消费等全链条保障措施。协调增开“歌迷专列”高铁,开通“免费山歌专线”、公交专线和“八楼的2路汽车”情怀专车;场馆当天配齐雾炮车和5吨降温冰块,大车喷道路、小车喷舞台周边、人工喷欢唱区地面;场馆外,在周边布设1万个停车位,新增13处充电站,最大程度保障歌迷出行。
就像悦耳的歌声会在楼宇间久久回荡,这座城的待客之道也被记住。演唱会结束后,刀郎团队向临沂文旅部门赠送了锦旗。“倾情守护 艺彩流光”八个大字,既是肯定,也是对这座城由衷的感谢。
留住热度、留下人气
思考下半场文章
演唱会的热浪,并不会随着气温走低。
10月中旬,李宗盛携“有歌之年”巡回演唱会而来;11月下旬,海来阿木将带来“不如见一面”演唱会。明年演唱会的排期,也在逐步跟进中。“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三年内举办的赛事与演出活动,不能低于100场。”公维庆说,这意味着,月月有演出将在临沂成为常态。
演唱会不应只属于歌迷群体的短暂性狂欢。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有效路径,很多城市看重其背后蕴藏的经济增长动能。但当演出结束,歌迷散去,热度和人气还能留住多少,更考验一座城的发展智慧。
站在场馆运营的立场,公维庆觉得要逐渐从单纯承办向上下两头延伸。“比如我们现在不仅是提供场地租赁,还会为演出团队配套增值服务,像报批协作、医疗团队以及其他一些落地执行服务,更深入地参与演出流程。” 公维庆说,这只是开始,与头部演出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后,未来再慢慢过渡到票务、投资,获得更大的艺人选择权,在当地串连起完整的演出产业链,让更多当地人、当地企业都能参与进来。
曾经引以为傲的“买全国、卖全国”的商贸流量,如今正叠加一种更为感性和多元的文化消费流量。想稳稳当当接下演艺经济的流量,临沂也已经在布局。
“能够持续输出高质量演艺作品、号召力强,还愿意选择临沂的歌手,目前还是不够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谈到,一味复制大城市的案例,可能会“水土不服”,将演出与地方文旅禀赋相结合,因地制宜举办更多特色活动,突破演出消费圈层,或许是好思路。
临沂已将培育演艺品牌、打造“演艺之城”写入了发展规划。除了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演出给予奖补,推出演唱会“一票多享”促销活动之外,他们还把精力放在了组建演艺集团,支持临沂民族乐团发展上,加强现代柳琴戏《辛锐》《剪纸花》等剧目创排,推出更多高品质舞剧、戏曲、儿童剧等精品剧目,并放大《国秀·琅琊》《夜画琅琊》的影响力。
余音绕梁之后,人们期待这座正向综合性现代化迈进的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城市发展竞争中吟唱一首独特的歌,让公众看到这座成更丰富的一面。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