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户外品牌始祖鸟摊上事了,强势登上热搜第一!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烟火艺术家蔡国强,在海拔5500米的西藏江孜热龙地区开展了一场艺术烟火表演。
活动通过引爆火药形成“升龙”图案,意在传递美好祝愿,可事件公布后,二者却因该艺术行为可能破坏环境,遭到广泛批评。
面对舆论质疑,品牌方解释称所用烟火为环保材料,已用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动物迁移,后续还会修复土壤。
但这番回应不仅没平息不满,反而引发更多批评,最终品牌方只能删除相关视频。
网友的愤怒并非不懂科学,而是看穿了这些解释的漏洞。
如今确实有部分烟火采用可降解材料设计,但网友无法核实品牌方“环保材料”的真实性。即便材料真的符合常规环保标准,在高原特殊环境下的适用性也存疑。
通常说的可降解环保材料,核心是“短时间降解且无环境负担”,毕竟若把时间拉到足够长,塑料、玻璃也能降解。
而自然界的降解高度依赖微观生态系统,5500米高海拔地区的微生物系统本就脆弱,低温、低氧等条件会大幅降低微生物活性,导致材料降解时间远超平原,且高原生态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也远低于平原。
更关键的是,这些可降解材料大概率未在高原环境下做过测试,品牌方拿“环保材料”说事,本质是欲盖弥彰。
用盐砖引导小动物的说法同样站不住脚,野外环境中盐类稀缺。
理论上可通过盐引导动物活动轨迹,但实际操作远没那么简单,需要先系统观察当地动物的活动规律、觅食习惯等,经分析后才能确定盐砖投放的位置、数量和时间。
若盐砖撒得过多,会如何影响以鼠兔为食的食肉动物与鸟类,策划团队并未给出相关研究证据,公众难免怀疑这只是“撒盐装样子”,并未真正做好动物保护。
至于土壤修复的承诺,更是显得草率。高原土壤系统极其脆弱,受气候影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层往往只有薄薄一层,修复难度极大、周期极长。
国内的高山草甸修复项目都需要长期监测、制定精细化方案,而此次事件中,项目方未展示任何长期修复规划,“翻土修复”的说辞根本无法打消公众对土壤遭不可逆破坏的担忧。
更让人生疑的是,品牌方始终未提及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和相关批文。
在我国,可能影响环境的项目必须依法完成环评并获得批准,这是法定程序,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
缺少这些关键文件,公众自然有理由质疑项目的合法性,整个事件也透露出策划方对环保的漠视与傲慢,仿佛青藏高原只是满足他们创作和营销的“工具”。
实际上,多数网友并非极端环保主义者,也不反对正常的烟火艺术,但此次事件的问题在于举办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草甸,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这里低温、干燥、紫外线强、缺氧、有机质少,几乎集齐了所有不利于生态稳定的因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趋近于零。即便科学界有不少生态修复技术,在高原极端环境下也难以施展,一旦生态遭破坏,几乎无法自然恢复。
更重要的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中国乃至亚洲都意义重大。
它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维系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深刻影响全球气候与大气环流。
对高原生态的任何破坏,最终都会通过生态链传导,影响普通人的生产生活。
对待这片土地,最负责任的做法是减少人为干涉,让其自然恢复,而始祖鸟与蔡国强团队的行为,显然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
始祖鸟本想借此次活动提升品牌形象,结果却“弄巧成拙”。
如今户外运动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环保,经过多年发展,户外爱好者已形成系统的环保意识,甚至比普通人更注重保护自然。
作为户外品牌,始祖鸟本应践行环保理念,可此次破坏高原环境的行为,与户外爱好者的价值观完全相悖,不仅没提升品牌形象,还严重伤害了核心用户的感情。
蔡国强团队虽有丰富的烟火设计经验,曾参与奥运会等大型活动,但此次明显低估了高原生态的敏感性。
高原草甸并非适合烟火表演的场所,无论初衷多好,以破坏环境为前提的创作都毫无价值。
而且从实际效果看,这场表演也缺乏美感,“艺术”根本无法成为忽视环境问题的借口。
此次事件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超烟火本身的破坏,当下有些行为艺术家环保意识薄弱,若看到这种“争议性活动”能获得流量,或许会效仿着在生态脆弱地区搞类似项目。
要知道,青藏高原生态本就在缓慢恢复,一旦出现更多破坏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即便我国有完善的环保法规和执法队伍,仅靠政府力量也难以实现全方位保护,还需要公众主动参与。
此次事件中,民众展现出的环保意识令人欣慰,但部分品牌和艺术家对环保的认知缺失也值得警惕。
希望通过这次教训,能让更多人重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让破坏环境的行为艺术,永远远离这片土地。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