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大清早“吃海鲜喝啤酒”?读完这篇,了解真实的青岛!

给您带来最新的美食资讯,家庭最实用的烹饪技巧,关注「辣爸食堂」幸福每一天。

青岛的清晨,是被早市的吆喝声和啤酒屋飘出的麦芽香叫醒的。

老城区的早市像撒在街巷里的珍珠,天刚蒙蒙亮,青岛老城区早市的摊位就支了起来。活蹦乱跳的虾、个大肥美的海蛎子、挥着钳子耀武扬威的螃蟹在盆里堆得冒尖,摊主蹲在旁边,见人走过就扬着嗓子喊:“刚打上来的,活蹦乱跳,称点呗!”

早市旁边的啤酒屋也跟着开了门。这些啤酒屋大多不大,门面也就两三米宽,玻璃门上贴着红底黑字的纸条:“四厂直供,海鲜加工”,有的还挂着塑料帘子,一掀就有热气和香味扑出来。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手里都拎着从早市刚买的海鲜——有人抱着一兜蛤蜊,有人提着用网兜装着的虾虎,还有一家子合力拎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着扇贝和生蚝。

“老板,这蛤蜊帮我辣炒,生蚝蒸蒸,再打两扎散啤!”几个年轻人挤在柜台前,声音洪亮。啤酒屋里的灶台前,师傅正颠着锅,炒蛤蜊的“滋滋”声混着辣椒和蒜末的香味飘出来,旁边的扎啤桶“咕咚咕咚”往杯子里灌着酒,泡沫顶着杯口,金黄透亮。不一会儿,炒蛤蜊、蒸海蛎子端上桌,几个人拿起杯子一碰,“干杯!”一口啤酒下肚,再嗦一口蛤蜊,笑得满脸满足。

路过的人看这热闹劲儿,总以为是青岛本地人在享受早餐,其实不然——啤酒屋里这些拎着海鲜、吵吵嚷嚷喝啤酒的,大多是来青岛旅游的游客。他们听人说“来青岛要吃海鲜配啤酒”,又听说早市的海鲜新鲜,就一大早赶过来,买完海鲜直接找啤酒屋加工,觉得这样才够“地道”。

真正的青岛本地人,早上也去啤酒屋喝啤酒,但模样和游客完全不一样。去的大多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年纪多在五六十岁。他们的早晨很规律:在家喝完一碗小米粥,就着半块馒头或者一根油条,收拾利索了,揣着十块八块钱,慢悠悠地出门。

他们不去热闹的早市旁的啤酒屋,偏爱老巷子里那些开了二三十年的“老馆子”。这些啤酒屋门面不起眼,有的连招牌都褪色了,门口摆着两三张矮桌子和小马扎,屋里就一个柜台、几个扎啤桶,老板和老顾客都熟得像家人。老人一进门,老板不用问就喊:“李叔,还是一扎散啤?”“对,来一扎,今天的酒鲜不鲜?”“刚从厂里送过来的,放心喝!”

老板从冰柜里拿出专用的扎啤杯,擦干净了,对准扎啤机的龙头,“咕咚”一下灌满,泡沫刚好没过杯口,不溢出来。老人接过杯子,找个靠墙的小马扎坐下,先抿一口,眯着眼叹一句:“嗯,今天这酒得慢慢喝!”桌上没有大鱼大肉,要么是老板送的一碟煮花生,要么是老人自己从家里带的小咸菜——可能是几根韭菜,也可能是半个洋葱,就着啤酒慢慢嚼。

几个相熟的老人凑在一起,聊的也不是什么大事:“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要降温,你添衣服了没?”“楼下菜市场的白菜降价了,五毛钱一斤,待会儿去买点。”“我家孙子昨天考了100分,高兴坏了!”声音不大,慢悠悠的,喝到上午九点多,太阳渐渐升高,杯子里的酒也喝完了,就各自起身,跟老板打个招呼:“下午再来!”然后慢悠悠地往家走,准备买菜做午饭。

你要是问他们,怎么不买点海鲜配啤酒?老人准会摆摆手:“早上肠胃软,海鲜性寒,吃了不舒服。再说这早酒就是解解闷,喝两口醒醒神,吃海鲜那是中午晚上的事儿,哪能一大早吃那么重口的?”这是青岛本地老人喝早酒的规矩,一辈辈传下来,没谁会打破。

要说青岛的啤酒和海鲜,确实有自己的特色,不然也不会让游客这么着迷。

青岛啤酒的名气不用多说,从1903年建厂,用的是德式工艺,加上青岛的水好——崂山的矿泉水软硬度适中,酿出来的啤酒带着股子独特的清爽。

青岛人最爱喝的不是超市里的瓶装啤酒,而是啤酒屋里的“散啤”,也叫“鲜啤”。这种啤酒是当天生产、当天配送的,没经过长时间储存,也少了高温杀菌的环节,保留了更多麦芽的鲜甜味。

倒在碗里,泡沫细腻,入口先是微苦,咽下去就有麦香回上来,青岛人管这叫“杀口”,喝起来特别解腻。青岛人买散啤,都用塑料袋装,老板把塑料袋套在龙头上,挂着小秤,接满厚厚的泡沫细腻的啤酒,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回家倒在搪瓷碗里喝,这是青岛独有的风景。

青岛的海鲜,胜在“新鲜”和“本味”。因为靠海,本地有很多小渔港,比如沙子口、红岛、琅琊台,渔民早上出海,上午就能把刚上岸的海鲜运到早市。早市上的海鲜不用挑贵的,都是本地近海的“小海货”:红岛的蛤蜊吐沙干净,煮熟了肉嫩;沙子口的虾虎春天最肥,母的带黄,公的肉多;灵山岛的海蛎子个头不大,但鲜味足;还有鲅鱼,春天的“春鲅”最适合做饺子,剁成馅,加点姜和葱,不用放太多调料,咬一口全是鲜味儿。

青岛人吃海鲜,讲究“原汁原味”。蛤蜊洗干净直接辣炒,连盐和味精什么都不用放,最多倒点酱油;虾虎清蒸,蘸点醋就行;海蛎子要么烤着吃,要么蒸着吃;鲅鱼除了包饺子,就是红烧,突出鱼本身的鲜。游客爱把海鲜拿到啤酒屋加工,简单的蒸和炒,调料基本不放,觉得这样才后原汁原味,本地人觉得,放调料反而盖过了海鲜的本鲜,有点“浪费”。

青岛早市旁的啤酒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两种“青岛味道”:游客的味道是热热闹闹的,海鲜配啤酒,是对这座海滨城市的好奇与向往;本地人的味道是安安稳稳的,早酒配小菜,是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习惯。其实不管是哪种味道,都离不开青岛的啤酒和海鲜,离不开街巷里的烟火气。

要是你来青岛,不妨早上起早点,先去早市逛逛,看看活蹦乱跳的海鲜,听听摊主的吆喝;再找一家老啤酒屋坐下,点一扎散啤,要是想尝海鲜,就中午再买,找个家常菜馆,让老板简单做一做。你会发现,青岛的好,不是什么华丽的景点,而是藏在这一口鲜啤、一口鲜蛤蜊里,藏在老人慢悠悠的聊天声里,藏在早市和啤酒屋的烟火气里——这才是最真实的青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美食   青岛   清早   啤酒   人大   真实   海鲜   早市   蛤蜊   啤酒屋   海蛎子   老人   老板   本地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