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每年都有新过法。随着中秋节的到来,广州部分餐厅中秋的预订已接近八成或全满,总体与往年大致持平。中秋佳节,团圆的主题不变,团聚的方式却一直在变。当下家庭聚餐仍是主流,为吸引消费者到店,有餐厅推出了中秋团圆套餐、就餐送月饼等活动。有餐饮行业负责人指出,现阶段消费者总体偏理性,不刻意追求名贵食材,更注重性价比和用餐体验。
传统佳节,每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过节。传统且有主题感的当然人气十足,比如广州文化公园中秋灯会,这个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相当群众基础的庆祝方式,被媒体评价为“三代人严选,氛围感拉满”。再比如中山孙文西路专门打造的美食文化周,老街区在改造后收获新活力,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年轻人念兹在兹的“穿越”,在这个百年老街真实上演,高人气自然也不在话下。
各地国潮街区人气高涨。早在中秋前夕,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迎来客流高峰,身着汉服的游客络绎不绝,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唐诗吟诵会”,大家在“举杯邀明月”的意境中感受唐代中秋风雅。而在四川,10月5日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四川省“万人赏月诵中秋”集中展演活动在诗仙李白故里——绵阳江油青莲镇举行。活动以李白文化为脉络,融合传统诗词与现代科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一场古今辉映的群众文化盛宴。
外出旅游,打卡是刚需,围绕“月亮”打造的沉浸式体验游成为多个景区的新亮点。夜幕降临,福建华安土楼群的“土楼奇妙夜巡游”活动现场,悬挂的巨型月亮装置更添氛围感。位于河南中牟的建业电影小镇景区,每天超160场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不仅有“女子打铁花”为游客再现古老技艺之美,园区还围绕中秋主题打造了一系列氛围装置与互动活动。
有的人选择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有的人则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过节路。“为了避免就餐高峰,和家人选择喝早茶庆祝中秋”,这种“策略”相信能引发不少广州人的共鸣。而类似选择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了一种颇有市场的消费心理,即多元化、个性化的过节方式已成趋势。或丰或简,民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主流与非主流、大众与小众,市场总能随机应变,满足不同群体的偏好。
上述变化在早些年即出现明显征兆,小众游,或者说“反向旅游”,近年很受欢迎。对此存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不仅大城市人气十足,不少小城市也颇具吸引力。去哪儿数据显示,四川九寨沟、新疆布尔津等县城成为秋景“天花板”;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湖州、南通、桂林、扬州等成为游客们探访的热门城市,多家10年及以上市井老店客流量增幅超300%。
而在广东,继前些年郊区游火热,今年村游又出圈。据广东省文旅厅初步测算,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151.8万人次,同比增长3.6%。
文旅市场丰富的产品供给,提升了民众的消费动力。各地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传统佳节在新形式新玩法中得到传承发展,文旅消费散发旺盛活力。广东近3000场国庆、中秋系列活动,让民众获得更充分更多元的消费选择。中秋佳节,新玩法见证新活力,今年的“双节”,注定很特别。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