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企业暴雷!四年造假161亿,坑害13万百姓,套现金额无法估量

——曾经的东北神话,怎么就成了投资者的噩梦?


如果要盘点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最惨”的黑天鹅事件,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一定榜上有名。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也不是一出短暂的资本闹剧,而是一场持续数年、波及十几万普通股民、直接把一家东北商业传奇“轰塌”的企业灾难。四年虚增161亿,十三万家庭血本无归。有人说,这是一夜崩塌的神话。其实,这场暴雷,早已埋下无数伏笔。只是,被信任和贪婪蒙住双眼的人们,根本没料到,有一天轮到自己被收割。

今天,就让大家跟着财经圈老炮儿,一起拨开这场百亿骗局的迷雾,看清这起世纪造假案的真相,看懂中国资本市场的隐秘角落。


东北“神话”为何一夜崩塌?

要说曾经的东方集团,东北人没几个不知道的。七大产业帝国,掌控粮油、食品、地产、金融、港口……几乎什么都敢碰。它的“七天盖一层楼”成了东北速度的象征,创始人张宏伟也一度稳坐“东北首富”,在民生银行当副董事长,说话带着北京口音都自带江湖气场。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家“浓眉大眼”的优等生,竟然玩起了账本魔法,活生生把13万股民的钱给吞了。2025年4月,因股价连续20天低于1元,东方集团被强制退市。三个月后,法院宣告预重整失败,正式破产清算。这速度,堪比过山车,几乎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他曾是黑土地上最耀眼的光

时间回到1978年,一个在哈尔滨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张宏伟,用自己的第一桶金,创立了东方集团。四十年间,这家企业把东北的风和雪全都裹进了自己的发展故事。民间都说,“哪里有大项目,哪里就有东方集团的身影”

鼎盛时期的东方集团,不光是地方经济的“发动机”,更是中国民企里名头最响的那一波。它能控股锦州港、参股民生银行,张宏伟一句话,能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但正如所有泡沫帝国的宿命一样——野心和实业脱节,魔法就会反噬主人。张宏伟的梦想越来越大,公司的体量越来越膨胀,钱从哪里来?靠银行贷款?股东注资?都不够。于是,一场用“空气”织出来的造假大戏,就此登场。


一场用空气编织的百亿骗局

2024年6月,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暴露了惊天黑幕:16.4亿“存款”,竟然在自家关联的财务公司里突然“消失”。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瞬间引来监管部门大检查。

调查组一查,直接让人大跌眼镜:2020~2023年,东方集团通过虚构贸易、伪造合同、内部循环等手法,虚增收入161.3亿元!

这个数字,已经够它“名垂A股史册”了。

具体怎么造假?三步走:

  1. 伪造购销合同,虚构农产品贸易

东西没进没出,纸上谈兵,直接编个“贸易合同”就敢往账上记。

收入全靠嘴,“画饼充饥”。

  1. 关联公司循环,资金左口袋倒右口袋

集团内部公司之间虚假交易。

“你买我的、我卖你的”,看似流水滚滚,实际上全是水中月、镜中花。

  1. 利润挤出来,负债藏起来

真正的盈利撑不住高负债,就伪造财报数字,“睁眼说瞎话”。

募集资金本应专款专用,却被偷偷挪用日常“填窟窿”。

最要命的是,造假不仅在集团内部“玩”,还波及到被控股的锦州港,甚至波及到股东层面。有人形象比喻,“这不是萝卜章,而是连地都刨光了”


谎言戳破后,谁为13万股民买单?

当谎言被戳穿,市场没有给这家公司任何温情。股票连续跌停,市值灰飞烟灭。最终退市,法院接管,东方系全线溃败。

张宏伟——曾经的东北首富,直接被终身禁入市场,罚款1000万;董事长孙明涛,同样终身禁入,罚款500万。要知道,这对于曾经身家超300亿的家族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罚款罚到倾家荡产”,大家都在呼吁,但现实往往“蜻蜓点水”。

最令人愤怒的,是那个本该是“市场看门人”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三年时间,面对一份漏洞百出的财报,连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还拿了2208万审计费。**“睁眼瞎、甩锅侠”,这不就是造假的帮凶吗?**结果也不过被“象征性”罚了2208万。

而“东方系”旗下公司集体中招,锦州港退市、联合能源陷危机、民生银行股价受重挫。这一串多米诺骨牌,波及面之广、伤害之深,资本市场多少年都难以愈合。

但最惨的,永远都是那13万股民。他们当年是真金白银投出去的信任票,结果换来的却是一堆废纸,账户上的数字一夜蒸发。维权?可以。但一家破产的公司,讨回本金几乎等于做白日梦。


不是孤例,A股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造假案?市场监管去哪了?”其实,东方集团的爆雷,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细数A股历史,造假案例触目惊心——

吴晓求教授直言:“要把东方集团当成中国的安然,罚到倾家荡产、牢底坐穿!”但现实是,违法成本太低,造假收益太高,资本逐利天性未变

监管真空与失灵

监管部门一方面确实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查处造假,可是在巨大利益面前,总有人想着“玩点花活”——账做得越来越精、关联交易越来越多、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明”。

而且,一些地方和机构并不愿意让本地的明星企业垮掉。因为企业撑起了就业、财政、税收,谁都不愿“亲手按下爆破按钮”。这其实就给了造假者更多的空间和胆子。

审计放水和“共谋”

更难以原谅的,其实是会计师事务所和中介机构。他们本是“守门员”,却一次次变成了“合谋者”。如果没有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的“无保留意见”,东方集团造假也不可能持续那么久。

一份专业报告显示,近10年A股财务造假案例,85%都和审计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关。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东方系”大厦崩塌,谁能善后?

别看现在一地鸡毛,东方集团当年确实风光无限。四十多年来,从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崛起,在黑土地上拼出了无数个第一。

可曾经的辉煌,如今全成了泡影。13万股民的财富付之东流,相关金融机构面临巨额坏账。有人说,“暴雷”的不是一家企业,而是整个东北民企生态的信心。

谁能拯救这样的残局?政府、监管、法院、投资者、社会信任机制——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

1. 受害股民如何维权?

现实很残酷。即使大家集体诉讼,最后能追回的钱也极其有限。市场流传一句话:“讨债的人多,分蛋糕的人多,蛋糕本身却小得可怜。”

不少法律人士建议,普通投资者要做好分散投资和风险识别,不要对企业的“光环”和审计机构的“背书”过于迷信。

2. 监管会不会更严格?

东方集团暴雷后,相关部门动作频频。新一轮财报大排查、信息披露制度、重大关联交易穿透监管等政策密集出台。但仅靠事后“补漏”远远不够,必须建立事前、事中多层次的全链路监督体系。

3. 会不会有更多类似的暴雷?

坦率讲,这只是冰山一角。A股还隐藏着多少“假账王”?谁都说不清。只要造假成本低,处罚不痛不痒,类似事件就难以根除。


一道刻进市场记忆的伤疤

东方集团的故事,留下的绝不只是一个东北神话的崩塌,更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道深深伤疤。

一个不敬畏事实、不尊重规则、不保护投资者的市场,最后只会变成“收割者的天堂,信任的坟场”。

正如美股的安然事件之后,美国市场痛定思痛,出台了震动全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彻底加强了上市公司治理和财务监管。中国资本市场也到了必须“动真格”的时候了。

谁都不是局外人。


结语:别让又一个“神话”变成又一场骗局

看完东方集团造假的全过程,不禁要问一句:谁来为资本市场的信任买单?

每一个投资者、每一位监管者、每一家上市公司,甚至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这场信任链条上的一环。想让市场更健康、让财富更安全、让“神话”能持续而不是坍塌,靠的是规则、是敬畏、是长期的自律和他律。

“企业退市、股民亏光”不该是A股的常态。如果造假成本始终远远低于造假收益,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你怎么看待A股造假现象?如果你是13万股民之一,遇到这种“神话崩塌”,会怎么自救?你觉得哪些制度漏洞该被补上?评论区见,咱们一起聊聊!


参考资料


别让市场再多一道伤疤,也别让“神话”成了割韭菜的剧本。你有话要说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转发给身边的投资人,让更多人看清真相,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财经   金额   百姓   企业   集团   股民   神话   投资者   民生银行   市场   公司   大华   锦州   倾家荡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