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遗址⑧

石城子遗址 宋代。位于定边县樊学乡城子梁村。石城依山而建,呈三角形,东临深壑,北依高山,石涝河绕城西南而过。城垣基本相连,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内可见大量石块和少量宋代瓷、瓦片。城北200米处有一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山丘,经人工挖掘成纵横交叉的多道互通的壕堑,壕深2~6米,宽5~10米,形若龟背,可以隐藏兵马,进入内墙,数堑林立,犹如迷宫。石城子四面高山顶上各有一处烽火台:第一处在石城南4千米处的山顶上,第二处在石城东南3千米的山顶上,第三处在石城北2.5千米的山地上,第四处在石城西6千米处的山顶上。烽火台形制一样,较矮小,呈圆锥形,残高3~5米,底直径10~15米。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荞麦城遗址 宋代。位于定边县刘峁塬乡转嘴子村。城址依山而建,城垣轮廓清楚,平面略呈圆形,城垣长1600米,墙残高5~10米,厚3米左右,夯土层厚10~14厘米,遗址内可见大量泥质灰陶和部分宋夏瓷片。据文献分析,荞麦城即是《宋史·地理志》中所载的“蝦蟆和市贼砦”,是一处西夏设立与宋互通贸易的集市。2007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孤山城遗址 位于府谷县孤山乡政府西北200米的斜坡上,城基呈长方形,面积12万平方米,周长1654.5米,东郭669.7米,南郭残长239.4米,西郭长552.2米,北郭长190.2米,包砖已大部分剥光,南、北有瓮城,南、北、西门砖砌拱形,基本完整。城内存有城隍庙、玉帝庙、钟楼、戏台,明万历年间所建。

桑树塔遗址 位于神木市高家堡乡桑树塔村东南100米,秃尾河东500米处的黄土地上,遗址已被流沙侵蚀,陶片分布,泥质红陶,彩陶片较多,灰陶片次之,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印纹、附加堆纹、几何纹饰等,可辨器形有彩陶钵、红陶尖底瓶、杯、尊、罐、陶环、纺轮,陶窑址一处,面积为1~1.5平方米,流渣层厚10厘米。1987年省文物普查队调查发现。

连城峁遗址 为仰昭—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府谷县庙沟门乡政府西北连城峁山梁上,夹于东西庙沟门河之间,呈鱼脊状,面积3万平方米,地面多处发现灰土层,厚达1米。遗址东北顶端发现一处陶窑址。口径0.5米,高0.6米,壁呈烧结状,内有红烧土,窑址和灰层内均含有大量陶片,灰、红、白等彩陶均多饰篮纹、绳纹,另有方格纹、弦纹、几何纹、堆纹、压印纹等,有手、轮、模制之分。可辨器形为瓶、鬲、甑、豆、盆、罐、瓮、缸及模具等。石器有石斧、磨棒、石杵、石球、砍砸器等,1987年6月11日省文物普查队发现并调查。遗址中有一道高1~3米、宽3~5米、用石块砌成的“人”字形残墙。

郑家窑子仰韶文化遗址 位于榆林市红石桥乡郑家窑子硬地梁河东二阶台地上,面积为1万平方米,遗址内暴露出灰土层厚6厘米;陶片为红、橙等彩陶;饰有几何纹,可辨器形为钵、罐等,另有石器,1987年4月25日省文物普查队发现并调查。

长梁遗址 位于定边县武峁子乡沙渠村南300米处平缓地带,北邻吴沟河,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800米,地区散布大量彩陶片,饰勾叶纹、圆点纹,红陶片次之,另有白灰居住面和红烧土,属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1987年6月省文物普查队发现并调查。

下高墩遗址 为新石器时代—汉代遗址,位于榆林市小纪汗乡下高墩村正南500米处,其西为榆西渠,东西长128米,南北长570米,内有烽火台一座白土夯筑。陶片很多,主要为夹砂灰红陶,亦有白陶夹砂黑陶,饰绳纹、篮纹、刻画勾纹、锥刺纹、方格纹、附加堆纹、菱形纹、圈带纹,可辨器形为罐、鬲等,另有铁器残片,1987年4月13日省文物普查队发现并调查。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历史   榆林   遗址   石城   定边县   彩陶   府谷县   千米   城垣   发现   文物   榆林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