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和外卖岂能“双标”

  堂食用新鲜食材现做,外卖用冻品制作;堂食分量足,外卖分量缩水……近日,部分餐饮店实行的堂食和外卖双重标准,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同样的价格下单同一份饭菜,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理应享受同样的品质和分量。然而,花同样的钱点同样的食物,堂食与外卖的出餐标准竟会被区别对待。外卖“缩水”背后的原因何在?又该如何实现“同餐同质”,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图源|中国食品报



综合来看,之所以出现外卖和堂食的“双标”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消费需求存在差异。消费者选择堂食,考虑的不仅是“吃饱”,更要“吃好”,甚至“吃出烟火气”,对用餐环境、食材新鲜度、饭菜的口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选择外卖的消费者通常考虑的是出行成本、价格成本和时间成本,对“性价比”和“时效”更为敏感,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出餐。


  商家与消费者存在信息差。由于外卖配送时间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会受到出餐时间、配送距离、天气因素等影响,送到之后的口感可能会大打折扣,个别商家便有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操作空间。此外,外卖是线上交易,消费者看不到制作过程,也看不到食材来源,难以直观对比堂食和外卖的区别,一旦菜品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举证难,维权成本高,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助长了商家“双标”行为的蔓延。


  平台机制加剧“双标”。一方面,商家除了承担一部分的配送费,一些满减、折扣活动的费用也多由商家承担。扣除这些费用,再加上包装费、人工成本、房租成本等,外卖成本通常要比堂食高。数据显示,一份30元的外卖,净利润仅5.5元至7元,而堂食的净利润可达12元。对于商家而言,要想保证利润,只能在分量上压缩成本。另一方面,外卖从出餐到送达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如果商家超时,或将面临平台的处罚,对于商家而言,只能从制作流程上“抢时间”。


  标准模糊导致界定不严。当前,我国针对外卖行业的监管主要依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其中,规制的多为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食品浪费等行为,而针对商家实行的堂食和外卖“双标”行为,尚未明确法律责任,难以找出对应的法律依据进行处罚。


图源|上观新闻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对于商家而言,诚信经营才是立身之本。那些企图在食材来源和品质上偷工减料、蒙混过关的商家,透支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动摇的是餐饮行业生存的根基。


  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用陈米冒充新米,用冻肉冒充鲜肉等行为,本质上就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商家如果一直对外卖商品“偷工减料”,失去的不仅是消费者对外卖品质的信任,还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对市场秩序的冲击。平台高抽成,商家为了赚取利润,选择在食品用量和品质上压缩成本。而那些坚持堂食和外卖“同餐同质”的商家,因成本高,价格缺乏竞争力,可能被挤出市场。如若不对恶性低价竞争的行为加以制止,就会让一些诚信经营的商家吃亏,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店员完成餐品制作后正在打包封签,这些动作都在明厨亮灶直播状态下完成。 摄影|王天壮



  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都应确保消费者获得同等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不应因场景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破解堂食和外卖“双标”乱象,需要商家、平台、监管部门合力治理。


  打破信息壁垒。平台作为管理方,不能只充当“中介”,应承担起“管理员”和“守门人”的责任,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比如,平台可以要求商家在页面显著位置标明商品属性,如“现做”“新鲜食材”等,减少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再如,将“明厨亮灶”“阳光厨房”延伸至外卖领域,让消费者能够云端查看外卖加工全过程,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例如,上海通过建成1000家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以直播后厨的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减少了商家暗箱操作的空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改进平台机制。平台算法的非透明性、非公开性,使得商家无法准确地预知其实际成本。前段时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要改变这一状况,各外卖平台有必要创新更合理的运营机制。比如,增加算法的透明度,让商家有效预估成本。再如,允许商家根据菜品的品类特性申请延长时效,而非统一规定时效标准。


  加强行业监管。引导外卖市场回归“理性”,一方面,要强化执法力度,对于多次违规的商家,可以适用“退一赔三”规定,以此抬高违规成本;另一方面,畅通投诉渠道,鼓励群众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举报,让商家偷工减料的行为无处遁形。此外,鼓励各地出台餐饮服务规范,明确堂食与外卖在食材、分量、制作流程上的最低标准,并对违规行为纳入失信名单,公开曝光违规细节,倒逼商家规范经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任何时候以牺牲食品品质换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做到诚信经营,坚守堂食与外卖“同餐同质”,才能赢得好的口碑,守住餐饮行业更长远的未来。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原创 王旭东 张勇 山东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美食   外卖   商家   消费者   成本   平台   偷工减料   分量   品质   时间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