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
阳气最旺盛的时节
中医认为此时“阳气至极,阴气始生”
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
注重保护阳气、防暑祛湿
同时为初生的阴气打好基础
夏季养生要注意
衣:要透气防晒,防护要穴
选择纯棉、麻等天然透气材质。注意关键部位的保暖:避免空调直吹后颈的大椎、肺俞、定喘等穴位、肚脐上的神阙穴、中脘等穴位和脚踝上的三阴交及脚底的涌泉,这些穴位易受寒邪侵袭,应避免受凉,造成不适。
夜间睡觉可穿薄袜护住脚部涌泉穴,涌泉穴为肾经起点,肾经为先天之本,主封藏,应避免受凉,注意保暖。
食:要以清补为主,忌贪凉伤脾
避免冰镇饮料直伤脾胃,可饮常温绿豆汤、薄荷叶、酸梅汤等,时令饮食可选择:
苦味泻火:苦瓜、莲子心、莴笋等可清心火,但脾胃虚寒者少食。
酸味生津:乌梅、山楂、柠檬煮水饮,敛汗生津(如中医经典酸梅汤)。
祛湿健脾:赤小豆、茯苓、炒制过的薏苡仁、冬瓜、白扁豆等煮粥。
住:午憩养心,环境防潮
晚睡早起,晚睡不超过23点,以顺应阴阳的转化。11:00-13:00午时小憩30分钟左右,睡前可按压“内关穴+养老穴+三阴交+足三里”等养心安神,帮助入睡。
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与室外温差过大。潮湿地区可用艾叶、苍术熏香祛湿,但熏香过后注意通风,或放置除湿盒。
行:运动适度,避暑择时
运动以微汗、适度劳累、愉悦为原则。运动时间可选清晨6-8点或傍晚17-19点,避开烈日直晒。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短时间游泳等轻缓项目。
情志:静心戒躁,疏解肝火
夏至对应中医“心”脏,易心烦失眠。可听古琴、流水声等舒缓音乐。傍晚散步或冥想,配合深呼吸,平抑心火。
三伏贴
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疗法
利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
通过药物刺激穴位
达到温阳散寒、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1.三伏贴的最佳贴敷时间
2025年三伏时间(公历参考)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第1贴)
中伏:7月30日—8月8日(第2贴)
末伏:8月9日—8月18日(第3贴)
每伏贴1次,每次间隔7~10天。
加强贴:若体质虚寒严重,可在三伏天前后(如夏至、立秋)各加贴1次。
2.三伏贴的主要功效
3.错过三伏贴怎么办?
补贴仍有效,三伏期间均可补贴,即使错过某一天,在当伏(如初伏、中伏)的其他时间贴敷仍有效果。若完全错过三伏,可在三伏后的1个月内补贴。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