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晓
图|筱晓
9月25日,一段记录牛犇日常生活的视频悄然刷屏网络。
这位荣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感动中国人物”,却在厨房里坚持自己下厨。
当问到儿子去哪了,牛犇总是摆摆手不让人提起,实际上只是怕给儿子添麻烦。
这些看似“心酸”的画面,是一位老艺术家刻在骨子里的简朴和低调。
90岁高龄的牛犇,日常生活状态让人羡慕。
虽然养老院提供一日三餐,但他偶尔还是会自己下厨做饭。
视频中,牛犇在厨房煎韭菜盒子,拿锅铲的时候手颤颤巍巍。
翻炒时明显有些吃力,但他却坚持自己完成。
灶火旁边扣着一盘菜,上面居然用半个塑料瓶当保温罩。
有时,牛犇甚至会拄着拖把当拐杖走路,拖地散步一举两得。
如此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为何会选择住进养老院,难道是儿女们不接受他吗?
实际上,2019年,妻子王惠玲因病去世,牛犇久久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
看到亡妻的物品、照片,甚至生活在两人曾经的家中,都会忍不住悲伤流泪。
牛犇19岁就与王慧玲结缘,双方一见钟情,24岁结婚,是圈内公认的模范夫妻。
他与初恋妻子相伴60余载,育有两个儿子,一个随父姓张,一个随母姓王。
所以妻子去世后,牛犇为缓解悲痛,才选择了入住上海浦东的一家高档养老公寓。
尽管这个决定曾让儿子王侃背上了不孝的骂名,但他还是选择尊重并支持父亲。
不过,养老院也并非凄凉的代名词,牛犇所住的养老院环境不错,还配有独立的厨房设施。
在这里,他写书法、听故事、结交朋友,生活充实而有规律。
而且他随时可以回到家里,几乎是家、剧组、养老院3处来回往返。
虽然子女孝顺,但牛犇认为:“不管组织上对自己考验多长,我一点儿不气馁。”
他坚信党的考验是永远的,只要目标坚定不移,就一定能实现。
这种独立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也表示过,这是“不想麻烦任何人”再三思量后的选择。
原来《老酒馆》里的老二两不愿麻烦别人根本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牛犇个人的真实写照。
牛犇出生于天津一个贫苦家庭,童年遭遇不幸,6岁时父母双亡。
他成为了孤儿后,便跟随着哥哥,来到电影厂讨生活。
后来,11岁的牛犇在《圣城记》片场,获得了人生第一个角色村童“小牛子”。
牛犇不是他的原名,他原姓张,恩师谢添替他重新改了名字,此后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当时谢添正好看到旁边有个字典,翻到一个“犇”字。
在拍摄《圣城记》时,他一度无法进入状态,尤其是在需要哭戏的场景。
谢添见状急得不行,忍不住给了他一记巴掌,这才真正哭了出来。
后来再谈到演戏,牛犇就开玩笑说:“是师傅一巴掌给我打进了电影行当”。
演员谢添专门为他取了“牛犇”这个艺名,寓意“三牛奔腾”,期望他在影坛之路勇往直前。
从影近80年,牛犇用一个个小角色诠释了“戏比天大”的职业信仰。
他说:“没有小角色,只有不够努力的小演员”。
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艺术信条,也激励了无数后辈演员。
从1946年从影以来,他见证了新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
2017年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23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
即便年逾九十,牛犇仍然没有完全离开热爱的片场,偶尔还会参与客串演出。
他对年轻演员倾囊相授:“人物是靠细节塑造的”,这种无私传承的精神,令人动容。
年过九旬的牛犇不可避免地显露出老态。
头发花白,脸上长满了老年斑,拿锅铲时手会颤抖。
但他仍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他喜欢钓鱼、摄影,坚持锻炼身体,参加文艺活动,与其他老人交流。
如今在养老院里的精神头看起来不错,与人说话条理清晰,思维敏捷。
2024年,俩儿子还带着牛犇去国外玩了一圈,可见孩子们还是挂心老人的。
牛犇自己也并不服老,曾指着门口别人送给他的轮椅说:“一直没用上”。
言语中透露着对自己身体硬朗的自豪,展现了他对待生活乐观的一面。
9月26日,又一则关于牛犇的最新视频发布,老爷子正在红纸上练书法。
握笔的力道透过纸面,行笔的时候手连抖都不带抖一下的。
七夕的时候,牛犇老爷子参演的一部电影《有朵云像你》上映,他演老去的男主。
直到在片尾出现时,那种独属于牛犇历经岁月后的演技,让观众无不落泪。
牛犇的简朴生活方式与其艺术成就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获得过中国电影最高荣誉的表演艺术家,他完全有能力享受更“舒适”的晚年生活。
但他却选择了保持简朴,不仅体现在生活细节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整体态度上。
一生参演了30多部影视作品,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他从未被这些光环所迷惑。
这种反差,展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精神高度和人生境界。
牛犇待粉丝亲切,毫无老艺术家的架子。
网友在养老院遇到他时,他都表现得非常和善,完全不像是一位获得过无数荣誉的表演大师。
他常翻开一直保存的影集,指着照片里的自己说:“这是唯一还活着的人”。
这句话背后,是无数逝去的电影同仁,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变迁见证。
直到90岁高龄,他依然没有完全离开热爱的片场,偶尔还会参与客串演出。
演戏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融入了他的血液之中。
尽管年事已高,牛犇仍然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
他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从未减退,反而随着岁月的磨砺愈加浓厚深沉。
即使住在养老院,他仍然关心着中国电影的发展,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
真正的体面,不是外表的光鲜,而是内心的充盈。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