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出伏啦!季节更替,养生必须 “大升级”!今天分享超好记的出伏养生口诀 —— “一不去、二不睡、三不吃、四要喝” ,看完直接受益,稳稳度过换季期~
出伏天气特点
出伏后昼夜温差能差 10℃ 多,白天可能还比较热,但早晚寒气 “偷偷冒头”,身体超容易 “闹脾气”,跟着口诀避坑才是王道~
一不去:别贪凉猛吹风。避免长时间吹凉风 ❌
早晚寒气重,长时间吹空调、风扇,甚至睡凉席,寒气会直钻关节、呼吸道!关节痛、感冒分分钟找上门!
正确做法:上午 10 点后再开窗通风,每次 20 分钟左右就够,给身体 “缓冲” 时间~
二不睡:别熬大夜、别湿发睡, 熬夜打乱作息规律,出伏后身体进入休整期,推荐22:30 前就上床准备入睡哦,不然秋乏能把你 “困到崩溃”!白天昏昏沉沉,干啥都没精神。
别湿发睡,出伏后风邪、湿气变重。湿头发睡觉,等于“主动招病”!风邪 + 湿气直逼头部,头痛、受寒全来搞事情,第二天直接 “抱头痛苦”!
三不吃:远离辛辣、生冷、油腻,这三类食物,出伏期 “碰都别碰” ❌
(一)辛辣食物(辣椒、烧烤等)
危害:加重秋燥,本来秋天就干燥,吃辣后嗓子直接 “冒烟”,干咳、咽干全找上门!
(二)生冷食物(冰饮、刺身等)
危害:伤脾胃 冰饮、刺身一进肚,脾胃直接 “罢工”,拉肚子、腹痛分分钟爆发,尤其老人小孩更要注意!
那么对于那些无辣不欢地区的人们来说,有什么妙招能够既能过嘴瘾,又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身体的损伤呢?
实用小tips
(1)冷热间隔15分钟
一口火锅一口冰饮虽然爽,但对身体损伤实在大,可能导致胃肠毛细血管痉挛。
吃辣时可以喝常温酸梅汤,餐后30分钟再吃冰品 。
(2)辣油不过三勺
用标准汤勺计量:健康上限=体重(kg)×0.15ml(如60kg限9ml)
(3)必配发酵菜
泡菜/豆豉/腐乳中含蛋白酶,可以分解辣椒素,推荐餐前2块泡萝卜打底。
(4)辣配高钙食
例如小鱼干,芝麻酱和石膏豆腐等富含钙离子,能够包裹辣椒素将其排出体外。
(5)主食选黄粮
玉米窝头或者小米粥的叶黄素能有效修复胃黏膜,优于白米饭。
(15-17点)吃辣最佳,膀胱经当令,代谢辣椒素效率提升40%。
(19点后)少吃辣,晚间胃酶活性下降,易积火伤阴。
四要喝:润燥暖身茶安排,多喝这几类茶,把秋燥 “拿捏” 得死死的 ✨
(一)蜂蜜水
作用:润喉补水,早起一杯蜂蜜水,给肠道 “洗个澡”,还能缓解咽喉干痒,超舒服~
(二)百合茶
作用:降燥润肺,百合本身滋阴润燥,煮成茶喝,秋燥引起的干咳、皮肤干,慢慢就缓解啦!
(三)姜枣茶
作用:驱寒暖身,生姜 + 红枣,驱走体内寒气,出伏后早晚温差大,喝它能预防感冒、关节痛~
(四)银耳羹
作用:补水补津液,银耳煮得黏糊糊,满满胶质,给身体 “灌” 满水分,皮肤干、口鼻干全改善!
划重点
出伏养生就靠这 12 字口诀:
一不去(别贪凉)、二不睡(别熬夜湿发)、三不吃(远离辛辣生冷油腻)、四要喝(多喝润燥茶)让我们一起把健康 “焊” 在身上~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