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顺城区出发,向南3公里处,有一天然溶洞,世人称之华严洞。
洞口,印有“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字样的石碑矗立。
这座天然溶洞,因国家危难之际保存故宫文物,又被后人称为“战时故宫”。
曾经的痕迹在岁月洗礼中逐渐模糊,但那段保护中华文化的壮阔征程,却在风雨历程中历久弥坚。
沿洞口进入,一百余米的历史长廊引人驻足。
“文物被毁永远不可复得......”随着墙上的文字,记者思绪瞬间回到那段硝烟烽火之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侵华日军每到一处便疯狂抢劫文物,扬言“炸毁几条街,中国一年就能恢复,只有把文物古迹毁了,中国才永远不能翻身”。
北平告急!故宫文物被迫紧急转移至南京。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中国,上海告急!南京告急!
为避战火,众多故宫人坚信只要文物在,中华文化的根就不会断,将暂存于南京的故宫文物分南、中、北三路向西南大后方转移。
文物南迁路线图
保存于安顺华严洞的这批文物,便是最早撤离的南路,由后任故宫博物院驻安顺办事处主任庄严负责押运,经南京至汉口,又先后辗转于长沙、贵阳等地,于1939年1月22日运抵安顺。
故宫博物院安顺办事处主要人物简介
这批文物虽只有80箱,但包含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范宽的《群峰霁雪》、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等名画,还包括颜真卿、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马远、石涛、唐寅、沈周、文徵明等书画名家之作,可谓珍品中的珍品。
华严洞口平坦高敞,洞内冬暖夏凉,对于防空袭和盗匪皆可兼顾,为这批珍品文物提供了天然理想的保存环境。
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抗战时期故宫文物之保管》中这样记载:“在安顺县南门外五里找到一个华严洞,尚属合乎理想的地方。于是请了工程设计师,在洞内搭盖两所板房,上盖瓦顶以泄滴水,下铺地板以隔潮气……”
安顺华严洞内临时库房剖视图(陶映文 绘制)
“记得天气好的时候,父亲和故宫同仁常会开箱,把容易受潮的字画分批取出,在广场上摊开晒晾,父亲会给我们讲讲历代名迹的内容和作者。”庄严之子庄灵,于1999年重回华严洞时回忆。
1944年,广西桂林和贵州独山相继失守,贵阳告急!
同年12月5日,这批文物被迫撤离安顺。
得益于气候和地势,这批文物在安顺存放了近6年,没有一件损坏或丢失。
如今,这段历史正以多种形式被世人所知,文化以另外一种方式传承。
“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是精神的延续,更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多年来,一直奔走于华严洞的保护和史料查证工作,曾任安顺市文物局局长、现任安顺市文联副主席石庆利如是说。
“这是一次壮举,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结晶得以保存。这是一桩奇迹,上千件文物辗转数省、漂泊多年,无一损毁、无一丢失......”8月22日,安顺市博物馆内,随着讲解员郭子榆慷慨激昂地解说,众人思绪重回那段峥嵘岁月。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安顺市博物馆用图片展的形式,将“故宫国宝与安顺华严洞”作为重要展陈展出,以裨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听完讲解感触颇深,那段艰苦岁月里,不论是面对日军的轰炸、土匪的拦截、山道的险阻、生活的困苦,他们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艰辛的历程使故宫文物与国家命运、民族精神紧密联系,谱写了一曲文化抗战的壮歌。”来自山东的游客王先生感叹。
在安顺市博物馆工作的两年,让00后的郭子榆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理解:解说这段历史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今天,同样作为一名文化传承和保护者,应当牢记:文物不能毁!文脉不能断!国耻不能忘!
抗战胜利80年后的今天,盛世中华欣欣向荣。再次走进华严洞,在历史长廊的最后,16个大字引人沉思: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吾辈自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力
编辑 沈长志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