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个人真正摆脱精神内耗,是从“事上磨、尘中炼”开始的

文 | 吴钩随笔

很多人以为,摆脱精神内耗,靠的是独处、运动、读书

但你有没有发现:

真正的转变,往往不是靠“看见”,而是靠“经历”。

就像王阳明所说:

“事上磨,尘中炼,心上修。”

一个人要想走出内耗的泥潭,归根结底,要回到生活的原点,在真实发生中,沉住气,练心性。


一、不是你做得太少,而是你想得太多

曾经有段时间,我的状态非常糟糕。

每天看书学习、列计划、打卡成长,可一到傍晚就莫名心烦,甚至对生活失去了期待。

直到有一次放假,我决定什么也不安排,只做一件事:用心陪伴家人。

没有读书、没有课程、没有社交,只是认真地买菜、做饭、吃饭、散步。

很神奇,当我放下所有“提升自己的计划”,我的内心反而安静了。

每天只是做好几顿饭、洗完一堆碗、陪孩子讲完故事,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更踏实。

这才明白:

真正的内耗,不是源于我们做得不够多,而是想得太多、期望太高、节奏太慢。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你把自己逼得太紧。


二、焦虑的根源,是脱离了“真实感”

精神内耗的最大杀伤力,是让你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

你试图靠独处平复情绪,却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越想越乱;

你告诉自己要休息,却在休息时不断反思“我是不是太懒了”;

你想靠读书成长,却对“读了没变化”感到更自责。

你以为自己在“修复”,其实是在“逃避”。

真正的治愈力,往往来自你“动起来”的那一刻

你不必立即变得很强,只需要重新触碰生活,在现实中找回自己的位置感


三、最好的心理建设,是在生活中“走一遭”

很多人都在追求精神成长,却忽略了心性的修炼从来都不在书本上,而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里

一个中年母亲,第一次尝试认真学做饭,不是为了打卡短视频,而是想为女儿煮一碗真正暖胃的鸡汤;

一位职场人,放弃假期满满的社交和“计划清单”,只陪父母安静坐在老家门口吹风喝茶。

这些看起来毫无“产出”的举动,却能一寸寸地疗愈内心焦灼。

因为在那些柴米油盐里,我们不再扮演“优秀的自己”,而是真实地活着。

生活不是等你准备好,而是等你参与进来。


四、修炼真正的“内在稳定感”,要学会这三个动作

1. 放弃非必要的完美主义

别再逼自己事事满分,学会分清“重要”和“次要”。

能做80分的事,就别耗在追求100分上。

与其自我感动式勤奋,不如现实落地的踏实。

2. 在“做事”中找回秩序感

当你开始打理自己的房间、厨房、邮箱、身体,你也正在打理自己的人生。

你不需要一下子改变世界,但可以从整理抽屉开始,慢慢让生活恢复秩序。

3. 让心在“平常事”里安静下来

情绪的根源不是外界多喧嚣,而是你内在无处安放。

想要真正的强大,靠的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能把一顿饭做得香,把一杯水喝得安,把一天过得稳。


写在最后:

我们常常以为,成长要靠脱离现实、高频输入、狂刷书单。

可王阳明早就告诉我们:

“磨在事上,炼在人群,修在心中。”

不是逃离世界,而是深入其中
不是等待“觉醒”,而是在一件件小事中修炼心性;
不是学会强撑,而是能在平凡中活出从容。

愿你学会把自己交还给生活,
在柴米油盐中养出深根,
在人来人往中活出清醒,
在一事一物中,摆脱精神内耗,安顿好自己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美文   内耗   精神   王阳明   心性   柴米油盐   内心   情绪   现实   计划   世界   社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