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一箭穿云”链动星辰大海

在海南,坐落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这个假期,还有许多科研人员坚守在这里,他们正在调试、装配这个月及下个月即将发射的两枚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而这,也是海南“向天图强”的重要缩影。

今天的《活力中国调研行》,让我们走进发射场,感受那里的火热气氛。

视频加载中...

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火箭出场即发射

多项技术创新是关键

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专属的总装总测厂房,长八火箭分了三段“躺”在装配工位上。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火箭总装工作,组装好的火箭芯级将运送到旁边的高跨厂房做转场前的测试工作,最后由转运车送至一号塔架。

除了看到的这枚火箭,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另一枚长八火箭已经在9月30日转运到了发射塔架上一号工位上,正在进行发射前的一系列测试与检查,即将择机发射。

两枚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从总装、测试到发射,就像两个接力运动员,即将接连升空,这体现出我国商业火箭高密度发射的无缝衔接能力。在大概两个月前,发射场在5天内实现了连续两次发射,这也标志着这里正式迈入高密度、常态化发射的新阶段。

发射工位“专属定制”与“万能适配”

兼具时效与实效

看完了火箭,来说说发射场。和我国其他的发射场不同,海南商业发射场主要面对商业航天发射,所以发射场在建设之初,瞄准节约经济和时间成本,进行了多项创新突破。

就拿长八专属工位一号工位来说,通过这段此前拍摄的火箭转运画面,就能看到区别。火箭分三段运输垂直转运到发射塔架,再进行吊装、射前测试。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7天发射、7天恢复”,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一号工位的导流装置,由传统的“导流槽”变成了现在的“导流锥”,火箭点火升空后,可双向开展地面排导,上面一个个圆孔喷水,对导流装置进行降温和降噪,发射塔架能够快速恢复。

距离一号工位600米的二号发射工位,是我国首个通用中型液体工位,能适配不同直径、不同构型、不同火箭公司生产的20多个不同型号的火箭。水平组装、水平测试、水平转运的三平测发模式,不仅放宽了火箭厂房的限制条件,还能缩短发射周期,提高发射效率。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加速建设

建成后年发射能力达60发以上

活力不仅体现在当下,更指向未来。在一二号工位不远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现场正在进行导流锥和避雷塔的施工作业。

从项目规划图能够看到,除了三四号工位,二期建设还包括加注库区、火箭厂房、卫星厂房等,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届时,发射场的年发射能力预计达到60发以上。同时还将建设海上回收以及测控系统,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国际一流的航天发射新引擎,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给出“海南方案”。

不止于“发”

“链式”思维布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近年来,海南坚持“向天图强”,文昌国际航天城目前已构建起以“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海南自贸港的多项政策,特别是在税收优惠、跨境资金流动、高端人才引进、科研设备进出口等方面的便利,为商业航天这一全球化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我国商业航天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文昌国际航天城在发射许可、空间数据交易、国际合作模式等前沿领域的先行先试,以全产业链思维发展布局,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完善,提供了破题解题的新思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董彬 范珊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文昌   海南   星辰   大海   发射场   火箭   航天   商业   运载火箭   厂房   总装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