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近来,各大品牌的补贴战愈演愈烈。
红包、折扣与平台比价层层叠加,花个位数轻松实现“咖啡自由”几乎成为常态。
图源: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
《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外卖端咖啡交易量持续攀升,但客单价却连续四年下滑,更不用提今年外卖商战的大幅“搅局”,部分品牌单杯售价一度跌破3元,刷新市场底线。
图源:网络
“平台补贴”和“品牌让利”似乎已经成了行业默认的基本操作。
瑞幸、库迪两大“平价选手”争得水深火热,而星巴克也难以置身事外——这家高端咖啡巨头在今年6月,宣布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整体降价。
图源:中新网
“同行”也就算了,古茗、蜜雪等茶饮品牌也不甘落后,纷纷“跨界”上线咖啡系列饮品,试图也在这场混战中分一杯羹。
图源:小红书
就连便利蜂、全家等连锁便利品牌也在加码现磨咖啡,麦当劳、肯德基则上线“早餐咖啡计划”。
一时间,从茶饮、便利店到快餐品牌,人人都在“卖咖啡”,这杯生意的比拼在热度和内卷中进行得如火如荼。
正值价格战卷得天昏地暗之际,京东却选择在这个时候“逆风进场”,不仅推出了自营品牌“七鲜咖啡”,还宣布将投入百亿巨资大力布局发展。
在今年9月的2025京东全球者探索大会上,更是启动招募项目,广邀合伙人加入,期望在三年内实现一万家店的“小目标”。
一个靠电商起家的巨头,为何要在咖啡这杯“小生意”上豪掷千金?
当所有人都在抢流量、拼补贴时,京东的这步棋,显然有着更深的考量。
咖啡战进入下半场
京东姗姗来迟
中国的咖啡市场竞争,显然已经迈入白热化的“下半场”阶段。
图源:艾媒网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全产业链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235亿元,且仍在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9年更是有望突破1.3万亿元大关。
图源: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
扩张几乎成了所有品牌的共识。从一线城市到县域市场,各大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开,门店数量清一色呈现上涨趋势。
但随着玩家越聚越多,能分到的油水就被稀释得越来越少。
租金、原料和人工的成本高企,让众多头部品牌也常常在盈亏线间徘徊。
图源:kathrynread
星巴克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营收下滑,利润率明显收缩,连这位打通国内外市场的咖啡“巨头选手”都开始感受到寒意。
图源:网友评论
与此同时,平价已经成了主旋律。补贴越多,消费者越“精”,他们更倾向于比价,也更容易在品牌之间流动,低价成了咖啡市场新的入场门槛。
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的登场显得格外巧妙。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已经“卷”到位了,如今大家对平价咖啡认知与接受度大幅提升,“高性价比”已成为了购买咖啡时的优先选择权。
图源:小红书
京东此时借势而上,既能利用自身供应链优势进入一个更可控、成本更低的成熟周期,也能绕开早期市场“烧钱又怕不回本”的开拓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咖啡市场的增长重心正在发生转移。
部分品牌在二三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已赶超一线;而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在快速释放。咖门《2024饮品市场洞察报告》显示,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咖啡外卖订单量同比最高增长达60%。
加盟咖啡创业因此成为新的风口,而京东靠自身打下的品牌信誉和供应链体系也能够保驾护航,为意向加盟的创业者提供了更低风险的试水机会。
图源:网经社
七鲜咖啡上线首周就收到了超过2000份加盟申请,其中有六成来自三四线地区,充分体现出市场对低门槛合作模式的积极反应。
京东的入场看似“姗姗来迟”,实则恰到好处地踩准了市场的成熟节点。
前期玩家完成了用户教育,需求逐渐分层,而七鲜咖啡瞄准的,是在这场结构调整中新的增长缝隙。
京东的布局
从个位数就能买到咖啡开始
七鲜咖啡定位“品质低价”,是京东在线下零售领域打出的又一张“低价牌”。
图源:网络
在门店布局上,首批门店主要以“店中店”形式亮相,依托于七鲜小厨或七鲜超市;同时也在逐步考察优质点位,为未来的独立门店扩张预留空间。
这种“轻依附+可独立”的双轨布局,既能借助原有品牌客流完成冷启动,又能为业务规模化提供成长弹性。
七鲜咖啡的合作模式也延续了京东的“轻资产”思路。由京东统一提供设备、原料与配送系统,甚至包揽人员招聘、管理与日常运营。合伙人只需提供10平方米的场地,并承担少量装修费用和保证金。
图源:网络
这种方式显著降低了门槛,也让京东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布点,迅速形成初步线下零售网络。
在定价上,七鲜咖啡延续了外卖商战下的低价策略,上线咖啡定价不高于9.9元,补贴后更是5元内就能拿下,部分饮品在促销与平台叠加福利下甚至跌破1元。
图源:京东
虽说价格是吸引注意力的第一步,但京东真正想验证的,是能否通过这种高频、低客单价的消费品,构建稳定的线下消费场景。
上线一周后,北京首店在京东秒送平台的订单量突破4000单,进入区域热销前三,显示出明显的客流带动潜力。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研发与供应端,七鲜咖啡与成熟连锁品牌“小咖咖啡”建立合作。
通过直接接入成熟的产品体系与供应链网络,京东避免了早期从零搭建的试错成本。饮品结构覆盖美式、拿铁、燕麦与生椰等热门品类,配方稳定、出品标准化,为快速复制提供了基础。
图源:京东
在这场咖啡竞争中,七鲜咖啡的目标并非短期盈利,而是以低价策略和规模速度,重新定义“高性价比咖啡”的商业模型,为后续布局京东零售生态奠定基础。
低价咖啡的背后
是京东掷出的零售“试金石”
如果说七鲜咖啡的表层打法是效率竞争,那么它更深层的意义,是京东零售生态的一次延伸。当模型跑通后,低价咖啡的真正价值才逐渐显现。
如今,七鲜咖啡、七鲜超市与京东秒送之间已形成初步协同。
根据咖门的报道,约30%的用户在选购咖啡时会同步购买超市商品,而从七鲜会员引流到咖啡会员的比例约为25%。
在京东的生态体系中,这一业务链条让咖啡不再只是“饮品”,而成为连接线上电商与线下消费的重要桥梁。
同时,七鲜咖啡正以更具辨识度的方式塑造品牌认知。那只熟悉的“小白狗”从购物APP的角落走向街头,出现在门店招牌、咖啡杯和外带物料上。
图源:京东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不仅是一种视觉延伸,更是一种信任迁移。京东借此能够将长期积累的电商信誉转化为线下消费的信任背书。
产品层面,七鲜咖啡也在不断突破“只卖咖啡”的边界。
图源:京东
除了美式、拿铁、燕麦、生椰等主流饮品外,品牌还推出甜品、烘焙与轻食系列,在部分门店上线“早餐搭配”“下午茶套餐”等组合,以延长消费时段、提升复购频率。
这种轻餐策略让咖啡门店成为一种更具场景化的存在,从通勤人群的提神之选,转向日常生活的社交休憩点。
在更深的商业逻辑上,七鲜咖啡也是京东零售体系的前端节点。
每一家门店既是零售节点,也是数据采集的终端。咖门数据显示,依托京东自有供应链体系,七鲜咖啡的设备与原料成本比同类品牌低约30%,这让其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完成密集布点,为零售积累真实的消费样本。
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这些触点将自然延展至简餐、便民零售与本地生活服务,形成以即时零售为核心的“京东生活半径”。
当“小白狗”不再局限于电商APP的标识,而出现在写字楼与街角的咖啡杯上,意味着京东的零售边界,正在走出屏幕,触及现实生活的每一个场景。
写在最后
任何商业探索都存在不确定性,七鲜咖啡也不例外。
补贴带来的短期热度能否转化为长期复购,仍是未知数;低价策略的持续压力、加盟体系的管理成本,也正在考验七鲜咖啡的稳定性与运营效率。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平价咖啡的竞争不会很快结束。
价格仍是用户决策的关键因素,但真正决定行业未来的,是供应链效率与消费体验的平衡。在成本与品质的拉锯中,谁能率先稳定商业格局,谁就更有机会在下半场突围。
京东的这杯咖啡,也许暂时改变不了行业格局,却提供了一种新的零售思路——用低价产品切入高频场景,以线上线下的联动重构零售生态。
当电商红利见顶、线下触点重新成为增长入口,这场以“咖啡”为起点的布局,或许正是京东对未来零售网络的一次前瞻尝试。
至于这场实验能走多远,答案或许要交给市场。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