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昔日黄埔教官被俘,陈赓笑问:老师,学生这一招怎么样啊

1950年的西南边陲,硝烟未尽。

在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里,一个曾经在讲台上高谈阔论的黄埔教官,却成了昔日学生军靴下的俘虏。

两代军人,一次重逢,陈赓笑问:“老师,学生这一招怎么样啊”。

这位老师是谁?这又是一场怎样的风云?

云南王

1949年12月的昆明,街巷之间,议论声低沉,人们在米铺、茶馆、城墙角的暗影下交头接耳,谈论着一个名字——卢汉。

这个曾在云南叱咤风云的“云南王”,正悄然改写属于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的命运走向。

彼时的卢汉,并不只是国民党西南一隅的统兵者,更是一个身处夹缝的决策者。

他的每一步走向,不仅牵动着滇中百万人的安危,也成了国共双方在西南最后角力中的关键棋子。

从1949年夏起,国共之间的对抗形势已然一边倒。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摧枯拉朽,彻底打碎了蒋介石苦心维系的防线。

在华东和华中相继解放后,国民政府退守西南,意图以山高林密的地理优势筑起最后的屏障,负隅顽抗。

这时的蒋介石不再是南京城中意气风发的“总裁”,而是一个孤注一掷的政客,把希望寄托在残存的几位地方势力身上,其中就包括了卢汉。

但卢汉不是蒋的嫡系,更不是一个甘心为“党国”殉身的死士。

他看得比许多人更明白,也更实际。

凭他手头那点兵马,未必就能守得住昆明,若是负隅顽抗,这样的代价自己承受不来。

于是,他开始暗中与中共接洽,一边高举“固守滇中”的旗帜,一边为“和平起义”悄然搭建舞台。

中共方面极为重视这次“和平解放”的可能性。

真正的考验出现在1949年12月9日。

这天傍晚,卢汉面无表情地走进云南省政府的会议厅,宣布了那个改变历史的决定:“自即日起,云南全境起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

话音落下,厅内死寂片刻后爆发出一阵嘈杂,有人惊呼,有人愤怒,有人看见曙光。

而对昆明的百姓而言,这却是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终于不必面对城破后的烽火与刀兵,不必担心孩子被抓壮丁,不必提心吊胆地过每一个夜晚。

有人烧香放炮,有人自发写标语贴在墙上,“欢迎解放军”“云南人民盼太久”等字句随处可见。

可就在这片欢腾之中,一股更大的暗流正在逼近。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他马上调动滞留贵州、广西的残余国民党军队,命令汤尧率部重返云南,意图以“昔日之师”收回昆明

卢汉也不是没有准备,他早已下令封锁交通、加强戒备,调动起义部队布防滇黔要道。

只要守住昆明一线,赢得时间,等到解放军主力到来,这场搏命的豪赌就能赢。

“我们不是为了谁,是为了老百姓不再流血。”

反扑计划

云南起义的消息像是一声闷雷,这不仅意味着国民党在大陆又失去一块最后的战略屏障,更是对蒋介石威望的一次致命打击。

在内忧外困之下,蒋介石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旧人——汤尧

汤尧出身黄埔,曾任教官,办事果敢,心狠手辣。

更关键的是,汤尧曾在云南任职多年,熟悉地形,拥有残余人脉。

蒋介石知道,若要在昆明重整乾坤,只能靠他孤注一掷。

于是,他亲自召见汤尧。

汤尧心中明镜似的,他知道这是一次送命的征召。

卢汉已降,此番回滇,不过是被推上祭坛的替罪羊。

但蒋介石手段老辣,他不仅搬出“忠诚与使命”的旧辞,还暗示道:

“你若成事,家眷可保;你若拒命,则后果自负。”

一语中的,点到了汤尧的死穴。

不到三天,汤尧就秘密登上了前往越南的军机,从那里潜入滇南,开始为反攻昆明做准备。

最先被召集的是原驻昆明周边、因卢汉起义而失散的国民党残部。

这些军队虽早已军心涣散,但仍有近万兵力,可供调配。

随后,蒋介石又特令驻守贵州的第八军和滇黔交界的第二十六军南调,归汤尧节制,合计兵力四万余人。

面对这一批“烂泥部队”,汤尧开始进行一场急就章式的整编。

他以“收复昆明、重振云南”为名,张贴檄文,喊出“三日夺城、七日定乱”的口号,还允诺战后“可自由掠夺三日”,以激士气。

同时,他在滇黔公路沿线修筑临时工事,将兵力重点部署在进入昆明的几条交通要道上,企图切断城内与外界的联系。

在具体部署中,第八军为主攻,走滇黔正线;第二十六军为协攻,从侧翼北绕;另有两个混编团,潜伏于昆明东南方向,预备包抄。

在宣传战上,汤尧同样下了血本。

他命人空投传单到昆明城区,还派飞机投送军需物资,意图扰乱城中人心。

只是这些动作虽声势浩大,实则早已被我党识破。

中共情报人员早在汤尧回滇前,便已渗透其部署。

陈赓所部第十三军正从广西迅速北上,而贵州方面,刘邓指挥的第二野战军也已提前做出反应。

汤尧或许还沉浸在“收复昆明”的幻梦中,仿佛几十年前那个黄埔讲台上叱咤风云的日子依旧。

可以为学生终究斗不过老师,未曾想到的是,此时的“学生”,早已将一场无形的战局布在他脚下,正悄然收紧包围的绞索。

风雨欲来

1949年12月16日,昆明城外,一场生死较量,正悄然逼近。

汤尧率领的国民党军队早已在滇黔公路沿线完成布防,他下令第八军和第二十六军兵分两路,以突击之势直插昆明腹地。

昆明守军此时不过数千人,且大多是卢汉率领的起义军,装备简陋,弹药紧缺。

面对这一切,卢汉并未后悔,一旦退让,便意味着云南重新陷入战火,意味着起义不仅功败垂成,还将背负“反复无常”的骂名。

他站在省政府三楼,低声对身边将领道:

“只要能挺过这几日,陈赓同志的援军就到。”

守城的准备早已开始,起义军十个团全部集结,民兵和学生组织也临时编入协防序列,后勤人员甚至动用了老旧火枪和寒酸的土炸弹。

人手虽少,却士气高涨,誓言“宁死不降”。

昆明机场战事尤为惨烈,这是敌军进攻的第一目标,同时也是守军最艰难的决策点。

起义军一个团死守机场外围,与敌激战十余小时,阵地数次易手。

卢汉接到情报后,果断下令放弃机场,转而死守马家营、金汁河等几个战略要点,“以土抗铁”,寸土不让。

夜幕降临,昆明城区在火光照映下宛若炼狱。

但就在此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来自贵州的第二野战军一个师,已于当晚穿越夜林,迂回敌后。

与此同时,广西方向的陈赓所部,也进入滇南边境,援军的影子,出现在战士们的视野中。

12月17日凌晨,守军依托工事,发动反攻。

有的士兵打光子弹后,用刺刀与敌人搏杀;有的连队只剩下最后一排人,也不肯后撤。

民众也参与战斗,有老者提着汽油瓶上阵,有妇女递送弹药,甚至还有少年摸黑潜入敌军后方破坏物资。

敌军虽兵多势众,却没有料到昆明守军如此顽强。

汤尧坐镇,日夜焦急,亲信军官也开始动摇:“再打下去,我们自己都撑不住了。”

18日,昆明外围的战事陷入胶着。

敌军再次集中兵力猛攻昆明火车站,意图切断南北补给线。

那天,战斗持续整整一昼夜,据说一个连长在最后时刻点燃手雷,与五名敌兵同归于尽;另一位伤员爬到列车顶上引爆炸药,阻断敌军装甲车进入。

正当敌军准备投入最后一波主力时,陈赓的先头部队抵达滇南与边纵队会合,迅速展开反包围。

敌军后路被截,士气崩溃,许多士兵丢盔弃甲,向西南方向溃退,战场顿时由攻转守。

20日深夜,昆明城终于恢复平静。

街巷中依旧残留弹痕与血迹,医院里躺着大批伤员,但人们的眼神里,却闪着劫后余生的光。

而汤尧的梦,在战局逆转的那一刻,已开始崩塌。

师生较量

1950年1月蒙自城内的街道空空荡荡,几乎无人走动,偶有几名持枪巡逻的士兵也都面色凝重,步履仓促。

汤尧没想到,原本信誓旦旦要“收复昆明”的战役,竟会以如此溃败收场。

曾经自诩“老黄埔的刀锋”,如今却成了丧家之犬。

但汤尧并不死心,他早已在蒙自布下一条逃生退路。

这个毗邻越南的小城,既有可供紧急撤离的机场,又有山地、河道与边境接壤,是他为“失败后全身而退”预留的最后一招。

于是,当昆明战事失利的消息传来后,他第一时间下令撤军,并密令军需处将大批金银、重要文件及家眷物资转送至机场。

他准备好了,一旦情势不妙,立即乘飞机离境,弃军自保。

但他未料到,他的“学生”陈赓早已看穿了这一切。

就在昆明解放战役结束后,陈赓便断然下令:“停止正面追击,转为围堵。”

等到解放军兵锋直指蒙自外围,敌警备团被彻底击溃,机场跑道被炸毁,通讯中断。

汤尧终于惊觉:退路被切断了。

陈赓下令发起总攻,一队队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街过巷,迅速包围蒙自城心。

此时的汤尧,正坐在指挥部后门的一辆吉普车上,几名亲兵准备将其护送出逃。

车子刚驶出两百米,一声炸雷般的枪响后,前方警卫连被一锅端,汤尧顿时脸色惨白。

他没有想到,战场竟逼至咫尺,熟悉的“黄埔战术”,此刻竟成了别人拿捏他的底牌。

最终他被特战队搜出时,衣衫不整,脚下只穿着一只鞋。

俘虏之初,汤尧仍不服气,他在战俘营中故作强硬,大声嚷嚷:

“你们的陈赓呢?我是他老师,怎么也不来见我一面?”

他的话传到陈赓耳中,引起士兵们一阵愤怒。

毕竟这位“老师”,在战争初期曾扬言“打下昆明,放兵三日抢掠”,多少人家因此寝食难安,多少战士因此流血牺牲。

如今败了,反倒高高在上地要“学生拜见”,可笑至极。

但陈赓没有生气,他反倒亲自来到汤尧面前,神情淡定:

“老师,学生这招,您觉得如何?”

汤尧一时间无言以对。

旧制度下的骄兵悍将,终究逃不过新中国铁血意志的洗礼。

蒙自一梦,终成牢笼,汤尧败得不冤,只是他临终前也许都未想明白:

他输的,不只是兵法,而是民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标签:历史   教官   昔日   老师   学生   昆明   云南   蒙自   敌军   蒋介石   守军   贵州   机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