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虫妈妈作为二胎妈妈,我非常懂新手妈妈跟婆婆的 “育儿大战” 。
最近有位姐妹跟我吐槽,说坐月子的时候跟婆婆的矛盾快堆成山了。
婆婆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让碰。吃口青菜说寒凉,洗个头能被骂半天。洗澡更夸张,非得扔一斤风姜进去锅里烧开,说能驱寒。
更让她心烦的是婆婆那些 “老观念”。带娃出门,非得在宝宝手上系根红线。宝宝在别人家床上睡着,回家前还得拍三下床头。
这位姐妹跟我一样,一直信科学育儿,婆婆这些话她没往心里去。
可后来发生的事,让她彻底改了想法。婆婆回老家后,这位姐妹觉得没人管了,经常晚上带宝宝出去遛弯。
结果每次回来,宝宝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特别亢奋,难哄得要命。有一次更离谱,宝宝哭闹到凌晨三四点,她抱着娃熬得眼睛都红了。
这时候,她才想起婆婆叮嘱说的 “天黑别抱娃出门”。
她试着晚上不带宝宝出去了。你猜怎么着?宝宝居然变乖了,晚上也能安稳睡觉了。
她来问我这是为啥?我翻了很多育儿书,结合自己带娃的经验,发现老人家说的“天黑后别抱小宝宝出门”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一、低月龄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差
我家大宝刚出生的时候,我没经验,满月后天气暖和,傍晚带他出去过一次。
结果回来就开始流鼻水,吓得我赶紧找儿科医生朋友问。朋友说,小宝宝身体小,体表面积却不小,皮下脂肪还薄,特别容易散热。
天黑后温度降得快,宝宝体温调节机制没长好,抵抗力又弱,一冷一热就容易着凉。
而且宝宝困的时候,身体会把血液更多地送到手脚,或者靠外界空气降温。
这时候出门,要是保暖没做好,宝宝就很容易感冒。有的这次的教训后,每次带宝宝外出,我都赶着天黑之前回家,再也没因为出门着凉过。
二、宝宝神经系统没发育好,容易受惊吓
我家二宝三个多月时,有次亲戚来家里,非要拉着我们晚上带娃去夜市。
架不住劝就去了,结果刚到夜市,二宝突然手脚乱蹬,哭得撕心裂肺。
抱回家后,哄了快两个小时才睡着,而且一晚上睡得特别浅,稍微有点动静就醒。
我看了育儿百科书后,才了解到小宝宝神经系统没长完善,遇到突然的刺激,就会出现惊跳反射。
这种情况,一般到 4 个月左右,这种反射才会慢慢消失。
天黑后外面又冷又吵,宝宝感官特别敏感,一点刺激都可能让他受惊吓。
受了惊吓的宝宝,会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回家后很难入睡,就算睡着了也睡不踏实。
吸取这次教训后,不管谁劝,我都不会在天黑后带小月龄宝宝出门。
这个阶段的宝宝平时容易一惊一乍,我会用襁褓把他包起来。如果你家宝宝也是这样,不妨试一试。
这里要提醒大家,襁褓不能包太紧,要让宝宝的腿保持青蛙腿的自然状态,这样才不影响关节发育。

三、影响宝宝长身体
说实话,晚上带小宝宝出门,不仅难带,还影响宝宝大脑发育和长个子。
美国儿科学会有过研究,说宝宝到三个月大时,每天大概2/3的睡眠都在晚上。
小宝宝刚出生时,生物钟还没形成,要是经常晚上带出去,很容易打乱睡眠节奏。
我身边有个朋友,总觉得晚上带宝宝出去能让娃多看看世界,结果宝宝每天晚上都亢奋到深夜,睡眠特别浅。
后来去儿保,宝宝的生长发育落后。儿保医生告诉我朋友,宝宝睡眠不足,不仅影响长身高,还可能影响大脑发育。
你知道吗?宝宝出生后第一年是长身高的第一个高峰期,睡眠质量差、睡得少,很容易耽误长个子。
而且宝宝5-6个月时,大脑发育特别快,有时候白天接收到的刺激太多,晚上就会哭闹。
如果这时候还带他出去,接收到更多刺激,只会让他哭得更厉害,对大脑发育一点好处都没有。

小书虫妈妈育儿感悟:
当了这么多年妈妈,我越来越觉得,老一辈的育儿经验不能全否定。
就像 “天黑别抱娃出门” 这句话,看似是老观念,其实藏着很多科学道理。
我们做爸妈的,要学会分辨,多学些育儿知识,再结合老一辈的经验,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你带娃时,有没有试过不听老人言,最后吃亏的事?快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