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秋天,俄罗斯人终于感受到战争的代价。
曾经被宣传为“越打越有钱”的经济神话,在持续三年半的乌克兰战争与西方全面制裁下,一步步破灭。
眼下,普京终于做出了一个简单的决断,克里姆林宫再也无法靠动用国家储备、发行债务和强制银行贷款来缓解财政危机,转而将压力直接转嫁给普通民众——加税、涨价、削减福利,一场全国性的“战时成本分摊”正在上演。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是俄罗斯财政部提议从2026年1月起,把增值税(VAT)从20%进一步上调到22%。
这一调整看似微小,实则影响深远。作为消费环节的核心税种,增值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据测算,仅此一项,每个俄国家庭每年将多支出约4.5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3950元)。
而这一收入将明确用于“国防和安全需求”,等于公开宣告:打仗的钱,要老百姓来出。反映了俄罗斯战时经济的深层压力与结构性危机。
在9月24日提交的三年期预算草案中,俄财政部直言不讳:“战略优先事项是财政支持国家国防和安全需求。”
国防开支已占联邦预算的40%,创历史新高。这标志着俄罗斯经济已彻底转向“战时模式”——一切为军事服务,民生退居次位。
增值税只是掏空民众钱包的第一只手。紧随其后的是公用事业费用的全面上涨。原定于2026年7月1日实施的水电燃气调价,被提前至2025年10月1日执行。
根据经济发展部的计划:天然气价格上涨9.4%,电力价格上涨 10.9%,输电费用暴涨 14.3%,供水与污水处理分别上涨 9% 和 9.5%。
以一个100平方米、使用燃气供暖的家庭为例,仅燃气费一年就需支付约6.7万卢布(合人民币约5800元)。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户家庭因为能源涨价将每年额外支出6000卢布(合人民币约520元)。
再加上增值税带来的4.55万卢布负担,每个家庭每年净增支出达8.2万卢布(合人民币约7100元)。
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实际工资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却持续高企。卢布汇率也大幅贬值,目前1人民币兑11.56卢布,比起开战之初的不到8卢布,购买力缩水50%。
俄罗斯之所以走到向全民征税的地步,根本原因在于财政结构已严重失衡。曾几何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是国家财政的“生命线”。但如今,这条命脉正被多方绞杀:
欧美对俄油实施“限价令”,并把价格从60美元降至47.6美元;第19轮制裁新增118艘油轮黑名单,打击“影子舰队”运输网络;
乌克兰无人机持续袭击炼油厂,瘫痪俄罗斯近四成的炼油能力,国内汽油产量下降18%,多地实行限购,甚至被迫从白俄罗斯、印度进口成品油。
结果自然是灾难性的:2025年前九个月,俄罗斯资源收入同比下降21%,而且跌幅逐月扩大——1–5月下降14%,8月达20%;进入9月份,油气税收进一步大跌25%。
这些数据说明,西方制裁与“影子舰队”打击,已对俄财政命脉造成实质性重创。
普京在瓦尔代会议上辩称,提高增值税“有助于维持经济的主要参数,并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这番话无异承认——当一个国家需要靠加税来“维持经济稳定”,说明它早已陷入“用明天的钱补今天的洞”的现实。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宣称:“绝大多数民众完全团结在总统周围,准备好承受任何经济困难。”
话虽如此,但一个例子说明一切——在伏尔加河沿岸多个地区,加油站已限制每位顾客只能购买10-20升汽油,黑市价格一度突破每升150卢布(合人民币约13元)。谁又能想象,这就是一个产油国的现状呢?
更荒诞的是,俄罗斯正从世界主要成品油出口国,沦为汽油进口国。这个曾以能源霸主自居的国家,如今却要依赖邻国输血,只为维持基本运转。
还是那句话,经济规律不会因政治意志而改变,当财政赤字高企、外汇收入锐减、工业基础受损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民众伸手。
加税不是有助于“发展条件”,而是财政窘迫的标志;所谓“经济韧性”,不过是延迟爆发的财政危机。
如今,俄罗斯人终于明白:他们不是战争的旁观者,而是真正的买单者。每一张账单上跳动的数字,都是前线炮火的回响。而这场战争的真正代价,才刚刚开始显现。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