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子弹到兵变,五天四夜博弈厮杀,日本为何选在8月15日投降?

80年前的今天,东京广播电台没有按照以往一样播放日常节目,一段《君之代》的旋律过后,裕仁天皇向国民宣读《终战诏书》。

裕仁和麦克阿瑟

日本在这里耍了个小心眼,用的是“终战书”而不是“投降书”,仿佛他们是主动选择终止战争,而非被迫投降。

更令人气愤的是,所谓的《终战诏书》,全篇都没有出现投降这两个字,并拒绝提及8年全面侵华战争,只写了和英美的4年战争,完全没有反省悔过之意,字里行间全是战败的不甘心。

实际上,日本的小伎俩远不止于此,尤其是8月15日这一投降日期,更体现出军国主义分子在穷途末路时,蝇营狗苟后的最后挣扎。

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时,日本军部还在叫嚣 “一亿玉碎”,誓要跟即将登陆日本本土的美军共存亡。

波茨坦会议

但已经拥有原子弹的美军,并不需要选择登陆日本这种性价比极低的方式,只需要在日本尚未遭受过炮火洗涤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杀伤力巨大的原子弹即可,一方面能测试一下原子弹的威力,同时也避免美军登陆的巨大伤亡。

长崎遭遇原子弹袭击当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击溃了日本军部最后的防线。

到这里,日本的战争机器已近瘫痪。除了陆军尚有反击之力,空军和海军都已经不成气候。无奈之下,日本外务省偷偷向同盟国发出照会,暗示可以接受《波茨坦公告》,但要保留天皇的统治权。

接下来的五天四夜,就是日本军方和内阁的厮杀博弈了。主战派誓死不降,妄图通过一场惨烈的胜利来赢得更多谈判筹码,主和派则发出警告,如若继续负隅顽抗,东京和天皇就彻底保不住了。

日本投降

最终促使主战派下定决心的,是美国对于日本外务省提议的回复,即拒绝天皇继续统治日本。

消息一出,主战派立马不干了,陆军省甚至准备发动政变。当天夜里,一群少壮派军官闯入首相铃木贯太郎官邸,逼他撤回投降决定。但投降已成大势所趋,这场军便很快就失败了。

眼看大势已去,裕仁天皇也放弃挣扎了,在8月14日的御前会议上,他声称自己作为天皇,要保护好子民,不能让全民玉碎,否则他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这话听听就行了,如果裕仁真的热爱国民,“一亿玉碎”的计划根本就不会被提出,谁知道他是担心国民牺牲,还是自己怕死?

广岛升起蘑菇云

至于为何非要选在8月15日,说是为了让全球都能及时接收到信息,毕竟各国都有时差,同时也是给三军留出准备的时间。另外,这一天恰逢日本传统节日 “盂兰盆节”尾声,选在这个时间点,也可以用节日氛围淡化投降的屈辱感。

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为后来的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埋下伏笔。在他们的宣传中,8月15日不是日本屈辱的投降日,而是天皇为和平作出重大牺牲的纪念日。

然而,全世界都知道,侵略者眼里从来没有和平,这是中国军民用14年血泪和抗争换来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胜利。

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抵抗日寇侵略

无论日本右翼如何否认,历史都是不容遗忘和篡改的。在这一点上,日本真应该好好跟德国学学,同为战败国,德国到现在都在向犹太人“赎罪”,日本政客却在每年的8月15日争相祭拜一群甲级战犯的恶灵,真是讽刺。

#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历史   兵变   日本   原子弹   天皇   波茨坦   主战派   长崎   广岛   诏书   美军   军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