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昕昕
说起美国现在搞的高科技禁运,什么光刻机卡脖子、芯片设壁垒,搞得好像多“高端”似的,其实这招人家两百多年前就玩过了,只不过当年纯属“自虐式开局”。

故事得从1807年讲起,那时候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当“带头大哥”,英国则是海上“扛把子”,俩大佬互掐就算了,还非得拉上中立的美国“站队”。
英国三年扣了美国上千艘商船,法国也扣了五百来艘,更过分的是英国还直接登船抓壮丁,说美国人还是它家殖民地的人,得给它当兵。
终于在1807年6月,英国炮轰美国“切萨皮克号”,打死3人打伤18人,强行绑走4个水手,这波操作直接把美国惹毛了。
当时的总统杰斐逊想了个“骚操作”:出台《禁运法案》,禁止美国船去外国港口。

说白了就是“我惹不起还躲不起?顺便给你们断供施压”,毕竟那几年美国靠中立卖棉花、粮食赚翻了,1792年货运收入才740万美元,到1807年飙到4210万美元,堪称“战争财天花板”,英法确实离不开它的物资。
一开始这招好像有点用,英国工厂缺原料倒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但英国人家机灵啊,转头就和西班牙、南美做生意,不到一年就满血复活。
反观美国,直接被自己的禁令砸懵了:出口额从1亿多美元跌到2200多万,纽约120多家商行破产,1200多人因欠债坐牢,5.5万水手和1万机械工人丢了工作,关税收入直接归零。
这波“杀敌一百自损一千”的操作,让《禁运法案》只撑了14个月就草草收场,杰斐逊卸任前赶紧给取消了。

按说吃这么大亏该长记性了吧?可老话讲得好,“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学到任何教训”,美国完美践行了这句话,二战后直接把“自虐技能”点成了“群攻技能”。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就拉着英法意等国搞了个“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封锁。
这货单分得比超市货架还细:绝对禁运的、限量供应的、重点监视的,甚至还单独给中国列了份“加强版清单”,比给苏联的多了500多种禁运品,连日本都凑过来当“小弟”。
当年东芝因为给苏联卖机床,还被“巴统”狠狠制裁了一顿。

等到苏联解体,“巴统”没了目标,1994年宣布解散。但美国哪闲得住啊,1996年又拉着俄罗斯等33个国家搞了个“瓦森纳安排”,把矛头对准了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成了重点“关照”对象。
这回的禁运清单更“专业”了,九大类别涵盖先进材料、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咱们最头疼的光刻机和芯片在电子器件类,机床在材料加工类,全被精准盯上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组织号称“自愿参与”,但实际上成员国都得看美国脸色,捷克当年想给中国出口雷达,都被美国施压叫停了。

不过美国可能没算到,咱们不是当年任人拿捏的小角色,“中国制造2025”一发力,瓦森纳清单上的技术一个个被攻破,光伏、锂电直接干到国际领先。
现在剩下的也就顶尖光刻机这些“硬骨头”了,阿斯麦的CEO都忍不住吐槽:“在美国压力下,我们放弃的已经够多了”,毕竟搞封锁这事儿,本质上也违背了科技发展的规律。
从1807年自坑的禁运法案,到如今拉帮结派的技术封锁,美国玩了两百年的禁运套路,本质上还是那套“我得不到也不让你得到”的逻辑。
但时代早变了,当年它自己都扛不住14个月的禁令,现在想靠封锁拦住一个国家的发展?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那些被卡的脖子,迟早都会变成我们的“肌肉记忆”,所谓的管制清单,不过是我们通关路上的“经验包”罢了。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