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南方电网公司谭永殿、黄剑湘、杨柳辉、肖鹏、王磊、冯乃华6名员工获评全国劳模并在现场参加表彰大会。至此,公司共有50名员工获评全国劳模。
获得表彰的员工一致表示,表彰鼓舞了劳动者士气,激发了劳动者斗志,未来,将以此为动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立足本职岗位,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依靠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在加快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为我们搭建了更新的平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作为全国劳模,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劳动者,在奋斗中实现价值。”谭永殿说。
在电力行业,超高压带电作业被比喻为“在刀尖上跳舞”。谭永殿回想起第一次走线的经历,噼啪的电流声带来的压力感曾让他一度想退缩。恐惧过后,高难度的作业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既然选择留下来,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好。”谭永殿对作业的每个流程、每项操作都喜欢追问为什么,思考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或是还有什么改进的空间。凭借不懈的努力,入企不久的谭永殿已在南方电网职工技能竞赛中夺冠。2008年,25岁的谭永殿被授予“广西技术能手”称号,随后又获得多个500千伏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冠军,并先后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他25岁就获得省级技术能手,我一点也不意外。”甘朝阳说,“备赛时,为了让动作更规范,别人一天上塔两三次,他一天能上10次。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比别人多练习2小时,他的冠军就是这么拼出来的。”
2017年至2024年间,谭永殿和团队进行西电东送主网架输电线路带电作业339次,减少停电时间约863小时,惠及千家万户。他的作业项目的广度、作业次数、参与人数、减少停电时间均为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历史之最。
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先后研发和改进了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法和检修工器具1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6项,多项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并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
特高压直流输电被称为“电力高速路”,这项先进技术运用于超长距离输电,被誉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又一张国家名片。
从事特高压直流输电保护系统运维12年,黄剑湘勇闯技术“无人区”,为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迈向全球领跑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剑湘刚参加工作,就参与运维云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工程直流输电保护系统。当时,该工程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设备尚未实现国产,维修技术掌握在外国专家手中。
“就像给你一台组装好的电视,只会按遥控器,不懂内部构造,这怎么行!”黄剑湘决心解码直流控制保护技术“黑匣子”。为此,在刚工作的四五年里,他大部分时间蹲守在离昆明10小时车程的普洱换流站现场,40多天才回一次市区。每天工作到深夜,一遍又一遍查阅技术资料,一点点吃透设备内在原理和逻辑。
2018年,他主动请缨加入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筹备建设工作。
作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多端混合直流工程,该工程改变原先常规直流输电的模式,改为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就像为电流装上了智能开关,精准控制进出、方向和流量,国际上没有先例,多端协同的技术难度也指数级上升。
从2017年工程生产准备启动,到2020年全面建成投产,黄剑湘全程坚守在工程设计、研发、建设一线。他驻扎设备生产厂家300多天,从源头参与研发和设备运行实验;带领团队深入施工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完成8大类、共12万多字的“多端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功能配置与软件逻辑分析”报告编写,实现了特高压柔性直流领域首套技术资料的系统储备。
经过大战大考的磨砺,黄剑湘逐渐成长为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权威技术专家。2024年,黄剑湘牵头组织开展74次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不停电抢修,实现迎峰度夏期间直流“零闭锁”。他还带领团队牵头开展50余项科技攻关,研制出特高压直流保护检验检测装置数十套,获得授权专利252项;参与编写该领域国际、国家、行业等标准30余个。
从电力专业技校生到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二级领军技能专家,再到全国劳模,他始终相信:技术再先进,也替代不了“脚踩实了”的责任。
多年前的一个盛夏,广东河源持续下了一个月的雨,刚入职不久的杨柳辉跟着师傅林工走进了深山的巡线道,排查连续暴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林工突然折返:“可能漏了两基塔!”这一绕就是1小时山路。“那一周我们查完55基塔,每天都从清晨走到天黑。”这种较真的精神影响了杨柳辉,在后来工作中,他自己也成了这样一位较真的输电人:安全没有捷径,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和缺陷。
2015年,广东电网公司开始试行推广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工作。面对新生事物,这个习惯拿扳手的老师傅开始带着班里的年轻骨干“啃”说明书、学三维建模,积极推行“人巡+机巡+在线监测”三位一体运维模式。“河源九成线路在山区,无人机巡检仍有死角。因此我要求我的班员,除了要学无人机,练习爬塔检修的技能也不能落下。”杨柳辉说,如今他仍保持日攀百米高塔的体能,坚持用双脚复核重点区段。
作为班长,他为不同年龄层员工制定《输电管理所员工现场培训手册》,针对新员工开展登塔特训。杨柳辉坚持以育人为目的,发展班组成员的个性和特长,他坚持言传身教,对于班员的培养细到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数据。
对自己,他严格自律:每天6点起床,7点到办公室,每周3次10公里跑。同时,他还不断完善知识水平,工作之余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半年时间背完800页高级技师考试大纲并一次性通过。“体能是输电线路巡检基础,持续学习是为了跟上技术发展。”2010年,河源有了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2025年,河源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已达789.744公里,对于专门负责运维河源地区500千伏线路的杨柳辉来说,责任更重了,能力更要跟上。
“别人修电线是爬杆架线,我修的是‘看不见的城墙’。”肖鹏拍了拍身旁重达10公斤的专业电脑包,笑着说。这位电网网络安全专家,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虚拟世界中筑起一道道防线,守护着万家灯火。
2017年“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全球爆发前两月,肖鹏在例行监测中敏锐捕捉到异常数据流。当时由于提前预判,病毒来袭时便第一时间启动了网络安全战备预案,他带领网络安全战队彻夜奋战,快速完成云南电网系统的虚拟补丁部署,取得了“零感染”的防御成果。
2015年夏天,云南电网某城区营业厅自助缴费机出现“沙盒程序绕过漏洞” 的异常情况,若不及时处理,用户信息泄露、电网系统安全受威胁的后果不堪设想。设备厂家与本地各大安全厂家接连排查,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根源,听闻消息后肖鹏即刻赶赴现场,经过仔细分析和反复操作,发现了问题根源,在接下来的几个昼夜,肖鹏和成员争分夺秒编写详细的测试方法,最终形成手册并紧急分发。事实证明,他们的方案成效显著,相较厂家后来提出的方案,不仅节省60余万元资金,也大幅降低运维成本,缩短运维时间。问题解决后,肖鹏深知网络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他主动申请前往10个地市供电局,向工作人员讲解检查方法,分享此次处理漏洞的经验。
他曾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保供电信息安全保障任务,都以“零事件”圆满完成任务,累计处理各类高危攻击一万多次,无一失手。他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全国首创基于电力无线电单兵装备检测方法,填补国内物联网领域无统一安全检测的空白,并为配网监测终端、电能表计提供有效便捷的安全检测手段;全国首创漏洞预警通报平台,极大提升电网风险隐患治理闭环率。
从业24年来,王磊将继电保护的设计、调试、施工、运维维护全业务链条的技术操作都训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做到了现场作业、方案编制“零失误”,发现和消除了上百项重大隐患和缺陷,是同事公认的“继保神探”。
为了提高缺陷处理的速度,王磊牢牢记住了六盘水电网121座变电站5000多份二次典型回路图纸。提到某个设备的回路,王磊就能够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应的图纸结构。
在我国电网部署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初期,贵州电网作为首批试点建设单位,总体建设数量约占南方电网首批规划的95%。彼时,首批智能变电站的相关设计标准还在探索,验收阶段耗时,运行维护阶段也有不少隐患和障碍。
针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虚拟链路不可视的行业难题,王磊提出过程层“虚回路”设计概念,以可视化图纸方式,绘制了数百张内容表达完整、直观的虚回路设计图纸,不光为设备厂家提供了准确的建设依据,也为继电保护人员学习理解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设备提供了可视化教具,并从中总结提炼了出厂验收指引,为贵州电网第一批智能变电站技术改造的出厂验收、现场安装、竣工验收和投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王磊致力于“为工所想,为工所用”,创新研发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各类新设备、新工具40余项,将纷繁复杂、严谨深奥的继保自动化现场作业化繁为简,让继保人员手中的工具和仪器能够更加智能、精准、便捷。
2012年7月,中国最南端城市三沙市挂牌成立。三沙旖旎多姿的热带岛屿风光,足以媲美同纬度的旅游胜地。
“渔民们听说南方电网的工作人员来了,都很期待。”冯乃华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驻岛居民用上电、用好电。“我们要对得起这个期待。”
2013年,三沙实施永兴岛电网升压改造工程,冯乃华是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发电业务的负责人。
冯乃华带领项目建设团队现场勘查、钻电缆沟,研究新设备特性,全情投入升压改造之中,历时5个月,扩建了配电网及发电机组容量,实现了电网升压改造,结束了永兴岛每天定时停电的历史。
12年来,冯乃华和同事在岛上埋下一根根电缆,把海水淡化厂、大型冷库、灯光球场等一个个接入智能微电网,点亮了商业街的一盏盏霓虹灯,用青春和汗水换来这片土地灯火不熄。
从第一次登岛至今,他在永兴岛上值守超过2500天,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近年来,南方电网海南三沙供电局来了一批批新员工。作为“老师傅”,冯乃华毫不保留地分享知识和经验,“这里不像其他地方,停电了可以找社会电工,我们必须练就一专多能的过硬本领,才能成为老百姓放心依靠。”
如今,永兴岛的灯火越来越明亮,冯乃华和同事们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着力打造三沙的一流供电保障水平,让南海灯火似繁星闪耀。
“以后,我们还要点亮三沙更多地方!”冯乃华说。
今天是冯乃华的生日,相信全国劳模这一称号是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据悉,今年是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表彰对象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以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为主体,超过八成为中共党员。其中,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903人,占比37.22%。
记者丨袁帅 卢翛楠
通讯员丨邹奇 玉建生 李兴书 杨兵 樊飞玲 夏瑶 陈波 戴丰延 李泵 郭卫华 周丹萍
编辑丨钟倩灵
校对丨杨彬 翁冬莉
审核丨黄昕 宿雪晶
签发丨代进
右上角关注@南网50Hz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