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最新数据:“稀土短缺将直接威胁印度制造业全年产值10%以上。”印度汽车零部件协会警告,行业72小时后库存见底。
摩根大通分析,若稀土危机延续,印度高端制造停工潮或波及全球供应链。局势紧迫,印度制造商连夜联名致信莫迪,唯一出路——“赶紧和中国和解”。
4月,中国升级稀土出口管制,意在反制美国关税,却让全球产业链同步吃紧。印度首当其冲,制造企业原材料告急。
稀土,被视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机、精密电子都离不开它。印度虽然也有稀土储量,但产量极低,加工技术落后,实际生产能力远远无法自给。
5月起,印度汽车产业链警报拉响。Sona BLW等头部企业月产量持续下滑。马鲁蒂铃木、塔塔、马恒达等龙头车企相继发出“停产倒计时”警告。
Sona去年产出22万台牵引电机,而最新数据显示,零部件库存仅剩72小时缓冲量。印度新能源车和高端智能装备产线面临整体瘫痪。
印度制造商尝试技术突围,投入研发不含稀土的替代产品。现实却是从设计、测试到量产,最快也要6-9个月。行业普遍认定,即使有替代方案,产品竞争力仍然大打折扣,难以与含稀土的主流产品抗衡。
面对“断供”危机,莫迪政府高调宣布500亿卢布投入稀土精炼产业,但实际资金难以支撑产业园建设,相关补贴政策多停留在文件层面。印度本土稀土产业贡献全球不足1%,基础设施落后,开采与精炼技术“短板”明显。
印度试图组建“关键矿产联盟”,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开会寻求第三方合作。现实很快打脸——全球稀土加工链高度集中于中国,外部渠道难以填补缺口。5月以来,印度多次派代表团赴中国,希望放宽稀土出口管制,甚至希望与中方主事官员面对面协商,但始终无果。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零部件制造商联合致信莫迪,呼吁政府“放下姿态,立即向中国申请稀土许可证”。商界普遍认为,和中国合作是唯一现实选择。
印度媒体密集报道稀土危机事件,社会舆论压力空前高涨。民众批评政府“连基本贸易都谈不成”,指责莫迪“好高骛远”。
印度高层并非无动作。莫迪在金砖峰会等国际场合公开呼吁“防止关键矿产被武器化”,强调资源应全球平等使用。莫迪多次高调喊出“印度要自主稀土”,但进展缓慢。产业界对政府“雷声大雨点小”极为不满。
外交层面,印度防长辛格在青岛上合防长会上向中方提出制定边境争端结构化解决路线图,试图修复2020年以来的信任裂痕。
国安顾问多瓦尔也在北京与王毅达成了“维稳促合作”共识,为双边高层对话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印度业界通过中国合作伙伴递交稀土出口申请,但迟迟未获中方放宽许可。
印度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早已指出,“印度制造”计划和工业化进程需吸引中国投资,离不开与中国的深度合作。印商界早在去年就多次推动政府改善对华关系,警告脱钩风险巨大。
稀土短缺危机,已让印度高端新能源、智能装备、电子制造等产业链面临全面停产风险。行业专家一致认定,即使短期开发替代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都远逊于含稀土产品,长期影响难以消除。
印度政府“自主振兴稀土”口号和多边联盟尝试收效甚微。稀土产业基础、投资规模、技术能力与中国差距巨大。国内企业研发替代品,时间紧迫,产能有限,难以救急。行业普遍认为,只有与中国恢复正常合作,才能避免印度制造业崩盘。
中国对外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但多次强调合作基础是相互尊重和平等。印度若想解决稀土短缺,必须展现实际诚意,营造良好双边氛围。
各大车企、零部件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已将压力传导至政府高层。汽车制造商协会集体联名信,明确表态“赶紧跟中国和解”。印度业界通过各种渠道递交稀土出口申请,民众和媒体舆论也已倒向“理性合作”。
莫迪政府已意识到问题严重性。防长、国安高官密集与中方接触,试图修复深层信任裂痕,为稀土出口解禁创造条件。边境争端、投资限制、贸易壁垒等问题成为中印稀土合作的障碍。是否能在关键节点拿出实际诚意,成为未来产业能否恢复的关键。
印度制造业的稀土困境,是全球产业链重塑与地缘博弈的真实缩影。高喊自主、拉拢联盟、加大补贴,都无法填补技术短板与现实缺口。产业界的“喊话”不仅是对莫迪政府的忠告,更是对中印关系理性回归的呼唤。
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经济体能独善其身。印度制造业危机,促使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抓住合作机遇。能否“放下身段”,以务实姿态改善关系,将决定印度制造业未来,也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走向。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5-07-12 11:35:印度制造商:只有与中国和解,才能拿到稀土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