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三集滇黔·合脉篇播出:因江而聚,和而不同

山,总把人隔开;水,又将人们连接在一起。在滇黔的群山与江水之间,各民族怎样融合共生?11月10日22:00,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三集“滇黔·合脉”篇将于湖南卫视、芒果TV、山海APP同步播出。本集聚焦长江流域滇黔文化区域,从云南昆明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事件展开,深入云贵高原,以“滇国相印”封泥、战国牛虎铜案、立虎辫索纹耳铜釜等出土文物为载体,讲述长江上游多民族、多文化跨越地理阻隔,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的故事。

“滇黔·合脉”篇开篇来到长江第一湾畔的石鼓镇,在这里,彝族牧民熬制着酥油,纳西族汉子用镜头记录着老街的日常……这是云贵高原多民族融合的缩影。云贵高原雪山、峡谷、湖泊等多地貌并存,古滇、夜郎、南诏、大理等多文化接续,纳西族、白族、苗族、彝族等多民族相融。而金沙江像一条纽带,孕育滋养出这方水土的合脉交融。

历史交融的答案,深埋在这江水畔的泥土之下。镜头跟随考古工作者的脚步,走向滇池东岸的河泊所遗址。经过多次发掘,一个在《史记》中不过三百余字的古滇国,逐步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其中,2019年出土的“滇国相印”封泥,确证“西汉置郡”的史实;2024年出土的益州铭文瓦当,进一步表明“汉朝中央政府专门设了一个职位,来管理古滇国的事务”;另外,河泊所遗址还出土了一批从西汉中晚期到东汉末期的简牍,勾勒出汉王朝对该地区的持续治理体系。这些文物印证了“同城双系统”的治理智慧,见证着西南地区稳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文明的交融,不仅存在于宏大的历史现场,也闪烁于每一件文物的肌理之中。战国牛虎铜案,是古滇文化敬畏生命的体现,也是中原文化和云南地方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礼乐祭祀到烟火日常,古滇国的匠人将中原传统与本地浪漫共冶一炉,镌铸在青铜器上。

文化的“多向奔赴”,同样发生在贵州的山水之间。赫章县可乐遗址出土的立虎辫索纹耳铜釜,出土时套在墓主头上,体现当地“套头葬”葬俗,而两只立虎造型耳则与古代巴文化青铜器中虎的形象十分接近,诉说着夜郎古国通过水路与外界紧密相连的过往。专家介绍:“夜郎通过水路转陆路,又可以和巴蜀产生非常紧密的物质文化交流,才让它有了‘大’的条件基础。”

和而不同,这种交融的智慧,如今在滇黔巷陌中随处可见。石鼓镇延续着古老的“圩日”,不同民族的乡音在集市上交汇;茶马古道上的凹痕,见证千余年来商贸往来的历史。“云贵高原以及它连接的青藏高原,不仅是长江的上游,也是东南亚很多大江大河的上游,人类早期往往是沿着这些江河迁移活动,长江上游这块地方,它是各种民族、各种物资交流很频繁很发达的地方,它是长期多种文化、多种群体交流融合的产物。”专家深情地说。

“江河终汇聚,文化总相通。”当古滇国青铜贮贝器中的印度洋海贝,与今天“一带一路”上远渡重洋的鲜花、咖啡、黔茶遥相呼应,我们得以读懂滇黔——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孕育而来包容与开放基因,向着更广阔的世界敞开怀抱。11月10日22:00,《因为长江》第三集“滇黔·合脉”篇播出,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感受血脉相依、休戚与共的合脉浪漫。

(有效期至2025.12.15)

云博地址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馆

16:45开始清场

17:00正式闭馆

周一例行闭馆

节假日开放时间以官方公告为准

参观预约

正在展出

专题临展

一天之内穿越两大时空

上海 · 海上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海派绘画名家作品展

展期至12月15日

契丹印迹

内蒙古辽代

文物精品展

展期至2026年1月5日

点击海报了解展览详情

基本陈列

六大展览 纵观云南

VR体验 惊喜PLUS

点击海报了解详情

数字展览

点击海报了解详情

跨越时空 对话历史

相约云博 不见不散

供稿:湖南芒果数智艺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审校:杨粟

终审:叶之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和而不同   长江   纪录片   云贵高原   文化   纳西族   遗址   彝族   封泥   展期   中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