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香满巷暖中秋 一堂烟火气里的团圆课

临近中秋的姑苏城,桂子暗香浮动,街巷间已然弥漫起节日的暖意。9月26日下午,彩香二村北社区的四楼活动室里,正上演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团圆”预演。这里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长长的案板、光亮的不锈钢盆、油润的面团和香气扑鼻的肉馅,十来位社区居民围拢在一起,在专业厨师的带领下,指尖翻飞,共同探寻一枚正宗苏式肉月饼背后蕴含的技艺与温情。活动的主题“携手话中秋,共筑幸福家”,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实践里,变得具体而生动。

对于许多老苏州而言,苏式月饼不仅仅是一种节令点心,更是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那层层叠叠、入口即化的酥皮,咸鲜适中、汁水丰盈的肉馅,考验的是制作者对面油比例的精准拿捏和包捏收口的娴熟手法。活动伊始,专业厨师并未急于演示,而是先从苏式月饼的历史渊源、制作精髓讲起,将这份传承已久的饮食文化娓娓道来。居民们听得入神,不时点头附和,有的还分享起自家祖辈做月饼的老讲究,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仿佛一堂生动的民俗文化课。随后,在厨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洗净双手,纷纷上阵。和面、揉酥、调馅、包捏、盖章、烘烤……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专注与期待。起初,手法难免生疏,酥皮破了、馅料露了,引来阵阵善意的笑声,但在厨师手把手的纠正和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下,动作渐渐熟练起来。案板上,一个个圆润饱满的月饼逐渐成形,虽不及机器生产的那般规整,却洋溢着手工特有的质朴与温度。等待烘烤的间隙,活动室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大家交流着制作心得,谈论着家常里短,陌生的隔阂在协作中消融,熟悉的邻里情谊在面粉与肉香的交织中进一步升温。

当烤箱“叮”的一声响起,满室顿时被难以抗拒的浓郁香气填满。打开箱门,金黄油亮的月饼跃入眼帘,瞬间勾起所有人的食欲。迫不及待地品尝一口,外层酥皮簌簌落下,内里肉馅滚烫鲜香,自己亲手劳动的成果,格外的美味。满足的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活动的高潮,是大家手持各自最满意的“作品”,在印有有“携手话中秋,共筑幸福家”字样的背景前,留下了一张充满成就感的团圆大合照。照片定格的,不仅是欢乐的瞬间,更是一个社区和谐友爱的缩影。然而,这份温暖并未就此止步,活动组织者早已考虑到辖区里那些未能到场的特殊成员——高龄独居老人们。特意多做的、满载着心意的新鲜肉月饼被细心打包好,郑重地交到社区社工手中。紧接着,社工们化身温暖的使者,穿行在楼栋之间,将这些饱含邻里关爱的月饼,一份份送到辖区独居老人的家中。这已不仅仅是一份节令食品,更是一声来自社区的问候,一份被惦记的温暖,它告诉每一位长者,在这个团圆佳节,他们并不孤单,整个社区都是他们的家人。

这场制作月饼的活动,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学习一门手艺或准备一份节礼。它更像一个精妙的载体,承载了多重深意。它是一次地方非遗文化的社区传承,让年轻一代在动手实践中感知传统技艺的魅力,让古老的苏式味道在代际交流中延续生命力。它也是一次有效的社区治理实践,通过共同参与、协作互助的形式,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悄然编织着更紧密、更和谐的社区关系网。更重要的是,它将“团圆”的内涵从小家拓展到了大家,将节日的祝福从活动室内延伸至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那些最需要关怀的群体。那份送达独居老人手中的月饼,是“共筑幸福家”理念最朴实也最动人的诠释。中秋的月圆之美,在于天宇的澄澈与皎洁;而人间的情暖之美,则在于这寻常巷陌里,邻里携手、守望相助的点滴日常。酥香满巷,情暖中秋,这份由居民们共同酿造的幸福滋味,比任何月饼都更加醇厚、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美食   团圆   烟火   中秋   月饼   社区   邻里   社工   肉馅   厨师   居民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