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食恶果,对中国“开了一枪”,不得不为“战争”支付赔偿

你现在要是去美国的艾奥瓦州或者内布拉斯加州转一圈,感觉会很奇怪。时值九月,玉米和大豆都熟了,金灿灿的一片,本该是农场主们开着收割机唱着歌的丰收季节。

但今年,很多农场主的脸上,你看不到半点丰收的笑容,反而是紧锁的眉头和藏不住的愁苦。为啥?一句话,东西卖不出去,贷款还不上,天要塌了

这事儿的根源,得从几年前特朗普那场轰轰烈烈的对华贸易战说起。当时他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对着中国商品“啪啪啪”就是一顿加关税,逻辑很简单:我要用关税壁垒把中国打趴下,让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口号喊得震天响,支持者听得热血沸沸。

可经济这东西,它不像打游戏,你按个钮,敌人就掉血。它是个精密运转的链条,你砸了其中一环,整个机器都可能把你自个儿给卷进去。

特朗普开出的那一枪,飞了一圈,最终正中自家人的眉心。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曾经视他为“救世主”的红脖子农民。

失去的“黄金”订单,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聊这事,咱们得先掰扯明白一件事: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农民,尤其是大豆种植户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么说吧,在贸易战之前,中国每年要从美国进口超过3000万吨大豆,占了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以上。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这背后是几代美国农场主和中国买家建立起来的商业关系,是一整条从种植、运输、到销售的庞大利益链。可以说,是中国庞大的需求,喂饱了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带,也让无数美国农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他们习惯了每年春天播种,秋天收割,然后把一船又一船的大豆运往中国,换回绿油油的美元,再去买新的皮卡、更大的收割机,送孩子上大学。

然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挥,北京方面迅速反制,其中最精准的一招,就是对美国农产品,特别是大豆,加征报复性关税。

这一下,等于直接斩断了美国农民最大的财路。中国买家一看,你这豆子加了25%的关税,价格一下子就没优势了,我干嘛还买你的?扭头就去找巴西、阿根廷了。

一开始,很多美国农民还抱有幻想,觉得这只是暂时的,是总统的谈判策略,等“英明”的特朗普和中国签了协议,一切都会回来。他们甚至还在2020年和2024年把票投给了特朗普。

但他们没算到的是,市场这东西,一旦失去了,就真的很难再找回来

中国不是在赌气,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 结构性转变。在特朗普第一次发动贸易战后,中国就已经意识到把粮食安全如此大规模地押宝在一个不稳定的供应方身上是多么危险。于是,中国开始有计划地推动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过去这些年,中国资本大量投向巴西的农业、港口和铁路建设。当中西部农民还在等待华盛顿的好消息时,一条从巴西农田直通中国港口的、更稳定、更高效的供应链已经悄然成型。

到了2025年的今天,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中国从南美进口的大豆,不仅完全填补了美国的空缺,甚至还超出了预期。巴西的农民为了满足中国的订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垦新的农田。

一位艾奥瓦州的老农场主约翰,对着《得梅因纪事报》的记者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我们失去了整整一代人建立起来的市场。我的爷爷把大豆卖给中国,我的父亲也是,我本来以为我的儿子也会。但现在看来,除非发生奇迹,否则别想了。”

这种绝望,是真真切切的。

“关税收入”的荒诞魔术:左手罚自己,右手补贴自己

现在,让我们回到华盛顿。特朗普政府看着国库里因为加征关税而多出来的几百亿美元,得意洋洋,宣称这是“战争红利”。但另一边,农业部和议员们的办公室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全是来自农业州的求救,警告说“农村地区即将面临大规模金融灾难”。

这画面就很魔幻了。一边是总统在炫耀自己的“战果”,另一边是他的基本盘正在崩溃的边缘。

怎么办?特朗普政府想出了一个“天才”的解决方案。9月17号,新上任的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公开宣布,政府将“很快”启动一项大规模的农业援助计划,而资金来源,你猜是哪?没错,正是那笔从对华关税中收上来的钱

这操作骚不骚?

我给大家翻译一下这个流程:

  1. 政府对中国商品加税,但这笔钱实际上大部分是由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的,因为它推高了所有东西的成本。
  2. 中国反制,不买美国的农产品了,导致美国农民收入锐减,濒临破产。
  3. 政府拿出第一步里收上来的钱,去补贴第二步里受损失的农民。

这不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场成本高昂的内部消耗。等于政府先捅了农民一刀,然后从普通消费者口袋里掏钱,给农民买了一块创可贴。 刀口还在流血,但至少暂时看上去没那么惨了。

美国本土的智库卡托研究所对此的评论一针见血:“华盛顿正在用更多的钱,去掩盖一个最初导致问题的破坏性政策。” 这根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 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制造出一个依赖政府补贴才能存活的“政策性农业”。

根据最新的预测,2025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总额,可能会超过400亿美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这笔钱,本质上不是援助,而是“赔偿金”——为一场由自己错误发动的“战争”所造成的损失,支付的赔偿。

谁是真正的买单者?

你可能会问,特朗普这么干,图啥呢?他难道不知道这是个死循环吗?

在政治逻辑里,这笔账可能还真是“划算”的。首先,他可以继续维持对华强硬的形象,告诉支持者们“看,我还在惩罚中国”。其次,通过发补贴,他又安抚了受损的农民,保住了自己的选票。至于这个循环背后的巨大成本,谁在乎呢?

但我们作为旁观者,必须看清,谁是这场荒诞剧的真正买单者。

首先是美国农民。 他们拿到了补贴支票,但失去的是市场的尊严和未来的希望。一个靠天吃饭、靠市场吃饭的独立生产者,现在变成了依赖政府施舍的“补贴领取者”。这种身份的转变,对他们的打击是精神层面的。更何况,补贴永远无法完全弥补失去整个中国市场的损失。

其次是美国消费者。 关税推高了几乎所有进口商品的价格。从沃尔玛的T恤,到苹果的手机,再到家家户户用的微波炉,都在涨价。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他们辛苦赚来的钱,一部分通过涨价的形式,变成了流入国库的关税,然后又被拿去补贴农民。

最后是全体美国纳税人。 这种“征收-补贴”的模式,本身效率极低,中间环节的损耗巨大。更重要的是,它吹大了一个不可持续的财政泡沫。当关税收入不足以支付高昂的补贴时,最终还是要靠增发国债来填补窟窿。而这笔债,迟早要由未来的纳-税-人来偿还。

所以,你看,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关税,一分钱都没有白收。但这笔钱,没有用来建设美国,没有用来改善民生,而是被用来为一个无比昂贵的战略错误“擦屁股”。

这场由他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争”,没有赢家。他向全球供应链开了一枪,本以为能打中对手,没想到子弹绕了一圈,打在了自家的经济循环系统上。现在,他不得不动用府库,为这场“战争”支付赔偿,而这笔赔偿,还远远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恶果   中国   战争   美国   关税   农民   大豆   政府   农场主   巴西   华盛顿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