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也暴雷!央视曝光“水果骗局”,满满添加剂!怪不得身体不好

“李姐,你咋气成这样啊?”

“我花八十块买的嘉宝果,回家一查,竟是葡萄打蜡抛光的!这不是坑人嘛?”

48岁的李姐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养生达人,每天早晨都会拎着环保袋去挑新鲜水果。

可这回,她信了商家说的“进口高端水果”,结果吃了半个月,反而胃不舒服,还闹了皮疹。医生一检查,说她可能对食品添加剂过敏。

可她纳闷啊——水果不就是天然健康的吗?咋还吃出毛病来了?

原来,央视最近曝光了一批所谓的“科技水果”:烫黑的梨、打蜡的葡萄、糖精泡的西梅……这些东西看着鲜亮,其实暗藏陷阱。

那我们平时买水果,到底该怎么避坑?

1.水果越鲜艳,越营养还是越危险?

很多人买水果喜欢看颜色,觉得红得发亮、紫得透亮的就是好货。

央视曝光的案例里,有商家直接在水果表面喷食用色素,甚至用工业染料上色,让水果看起来“高级感”十足。

专家提醒:天然水果的颜色通常带点“瑕疵感”,比如葡萄有白霜、苹果表面有色差。这种白霜其实是天然果粉,对人体无害,反而是新鲜的标志。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指出,过量人工色素会增加儿童多动症风险,还可能引发肠胃不适。

2.甜得齁嗓子的水果,到底天生还是化学调的?

你有没有买过那种一口下去甜到发腻的西梅、草莓?有些甜味确实是品种优势,但现在很多商家直接泡糖精、甜蜜素,让水果“甜到齁”。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成年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而一份糖精泡发的西梅可能就已经接近这个限值。

长期吃过甜的东西,会让味觉“失真”,孩子会觉得正常水果没味,反而更爱吃高糖零食。

有研究显示,高糖饮食与肥胖、糖尿病、龋齿等问题高度相关。

3.打蜡水果,真的能直接吃吗?

打蜡原本是为了防止水分流失、延长保鲜期。

但有些商家用的是工业石蜡,含有杂质,进入人体后不容易被分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抽检发现,部分进口水果表面蜡层含有荧光增白剂,这种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影响肝功能。

如果是食品级果蜡,少量摄入问题不大,但关键是——消费者根本分不出来。

最简单的方式,是买回家用温水加盐搓洗,或者用果蔬清洗剂去掉表面蜡层。

结尾部分

要想避开这些“科技水果”的坑,不仅要眼尖,还要多长个心眼。

看颜色、看瑕疵

太过均匀、鲜亮到发光的水果要小心,天然水果的色泽往往带点斑点或色差。

闻气味

自然熟的水果香味柔和,不会刺鼻。闻着像香精味的,要当心。

摸手感

过硬或过软都可能是催熟或泡发的信号。真正新鲜的水果弹性适中。

查溯源信息

认准带有可追溯二维码的产品,尤其是品牌水果和合作社直供的。

少被直播间视觉冲击带节奏

切开流“黑汁”、颜色夸张的,很可能是加工效果。

央视的调查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市场上还有多少“科技水果”没被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美食   水果   骗局   添加剂   央视   不好   身体   糖精   表面   颜色   商家   白霜   葡萄   鲜亮   新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