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几年前,稀土还只是个冷门词,知道的人不多,关注的人更少。
但等到中美博弈火力全开,才发现,这一把看似不起眼的“资源牌”,中国早已攥在手里。
2025年4月,中国对中重稀土出口实行管控,美国立刻感到了呼吸不畅。
军事、芯片、新能源车,全都得靠稀土撑腰。
结果还没从这场“稀土休克”中缓过劲来,美国又迎来第二波冲击。
这次,不是稀土,而是另一种重要金属。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其中一种被卡脖子的,就是金属钨。
说起钨,可能不少人脑子里浮现的是中学课本上那个元素周期表。
它的缩写是“W”,排在第74位,但它的分量,可比很多排名靠前的元素都沉得多。
钨不是稀土,它甚至不属于稀土家族。
但对高科技行业和军工体系来说,它的战略地位并不比稀土低半分。
有人说,它是工业的“牙齿”,因为它的硬度、密度和熔点都强得惊人,是制造穿甲弹、高速切削刀具、航空发动机的主力材料。
尤其是导弹头部,那几厘米的钨合金,就是能否击穿钢铁的关键。
说白了,如果没有钨,美国的军工可能连个像样的弹头都造不出来。
中国手里握着全球80%以上的钨产量,还有60%多的钨储量。
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了全产业链的精炼和深加工技术。
这不像稀土,美国好歹还能从澳洲、加拿大找点矿来弥补,钨这东西在西方国家压根儿不成规模。
过去,美国一直觉得稀土才是命门,对钨的警惕心不够。
如今中国开始把钨纳入重点监管,美方才后知后觉。
这就像下棋,一不小心落了下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止一张王牌。
其实早在2023年,中国就已经把钨列入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
到了2024年,一份名为《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的政策文件出台,开始严格控制钨矿的开采总量。
再往后,国内几大钨企业联合行动,提升钨产品出口门槛。
2025年这步棋走出来后,等于直接收紧了全球钨的供应阀门。
看看美国那边,军火企业一时手忙脚乱。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颗导弹、一台发动机的背后,是整条供应链的拼接。
一个零件断了链,就是连锁反应,其实军工受阻还不是最麻烦的,更头疼的是高科技行业的连带伤害。
比如半导体产业,钨在晶圆制造中有特殊用途,用于连接晶体管之间的微型导线。
现在美日韩几大芯片厂商都开始叫苦,钨价飙升,库存紧张,原本排得满满的生产计划只能临时调整。
还有电动车、电池、新能源装备,这些也都少不了钨的身影。
电动汽车为了提高效率,越来越多采用高热导钨部件做散热管理,钨铜合金用于高端电子封装材料,能扛高温不变形。
从这个角度看,钨的角色远不止打仗用那么简单。
美国当然不甘被动挨打,它试图自救,启动了“关键矿产战略项目”,开始到处找钨矿。
有人跑去非洲,有人瞄上了南美。
甚至连阿拉斯加也被列为钨矿开发重点区域之一。
问题是,这些地方要么局势不稳,要么是生态敏感区,一旦动工,成本暴涨。
环保审查、社区抗议、基础设施落后,一连串难题像拴马桩一样,把项目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还有人建议绕道东南亚,通过中转采购方式获取中国钨产品。
但这条路也被逐步堵死了,因为中国开始把“出口品”从原材料扩展到中间产品、零部件,搞的是全链条监管。
想“曲线救国”?不好意思,这回也没口子可钻了。
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美方对钨的对外依赖度超过35%。
表面上看不算太夸张,但问题在于,高端钨产品100%靠进口,而这部分恰恰是卡脖子的关键。
仔细算一算就知道,如果美国要在本土重建钨产业链,从采矿、冶炼、精加工、再到终端应用,起码得十年以上时间、千亿级投资。
而且还要跨过一个技术大坑,中国钨企在高纯钨粉、钨靶材、钨合金这几块的技术积累,全球领先,哪怕照着抄,也不是短期能搞出来的事。
说到底,美国不是没钱,也不是没人,而是没时间。
过去几十年,美国把大宗资源这块给外包出去了,觉得“自己干不划算”,现在想补课,才发现人家已经跑出好几圈。
有人把这场局面形容为“低调但致命的矿产冷战”,不像芯片、能源那么高调,但一旦卡住,后果可能更深远。
因为资源是链条最底端,一旦塌了,整个系统都得断。
我们不是在搞垄断,更不是在搞出口报复,说白了,这只是产业升级过程中,一种资源保护机制的自然结果。
放在以前,我们是“拼资源卖矿石”,而现在时代不同,我们要“护资源卖高端”,逻辑变了,姿态自然也要变。
未来被纳入监管清单的,还不止钨。
锗、铟、铋、碲,乃至锂、镁这些“新势力能源矿”,都有可能步钨后尘。
这些东西,要么用于光通信、半导体封装,要么是新能源汽车的必需品。
一旦全面“组合出拳”,对方很难有解法。
美国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它在推动多边矿产联盟,希望绕开中国搞个“替代圈”。
它还在拉日本、澳大利亚合资研究新材料,想搞出钨的“平替”。
问题是,钨这玩意儿你可以不用,但得找到能扛住高温又高强度的替代品。
问题在这,不是你说找就能找,材料科学的突破比搞个AI还难。
到最后,这不只是资源战,更是一场耐力战。
谁的供应链更稳,谁的政策更准,谁能沉得住气,谁就掌握主动权。
现在的局面,其实早就写在剧本里,只是有人看懂了,也有人没当回事。
等被打了一记闷棍,才意识到,原来真正的博弈,不是在谈判桌上,而是在产业链最深处。
参考资料:金融界——美财长期待中国进一步放宽稀土出口限制,称供应量仍未恢复正常
中华网财经——中国严管稀土动了真格,稀土高管辞职可以,出境绝对不行!
集微网——中国限制出口钨、碲、铋、钼、铟等五种关键金属,有何影响?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