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曾经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都来到了徐州。每一次来,都在徐州留下了深刻印记。
心系河防,亲察水情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刚经历黄河决口泛滥的徐州,满目疮痍。乾隆弃船登陆,来到徐州视察灾情。当看到徐州城因黄河水患面临威胁时,他当即下令加固黄河大堤,并设立测水标志,监视黄河水位。 其后三次来到徐州,不仅多次登上黄楼,察看水情,还召集地方官员商议治水之策,为徐州治理水患倾注了不少心血。
建造行宫,作为居所
1757年,乾隆第一次来徐州时,考虑到河防工程浩大,以后再来徐州时得有个住处,便下旨让两江总督尹继善选址修建行宫。行宫最终修建在云龙山北麓,规模可不小,南抵云龙山,北达土山,前后左右各有三进院落。等1762年第二次来徐州时,他便住了进去;1765年第三次、1784年第四次来徐,他都住在这个行宫里,还亲笔题了“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和“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两副对联。显然,他对这个地方很满意。
赐名美食,留下传说
传说有一次乾隆来到徐州,在户部山附近路过一家早点铺子。他看到大锅里用老母鸡、鸡蛋花等原料煮的汤乳白透亮,便好奇询问:“这是啥汤?” 店家机灵,随顺水推舟说“这就是‘饣它’(啥的谐音)汤”,乾隆遂封其为“天下第一羹”。如今成为徐州特色美食。
御笔挥毫,徐州留韵
乾隆每次来徐州,都少不了游览古迹,还留下许多匾额、诗句和石刻。他多次登上云龙山,在试衣亭,他按苏轼诗韵连作四首诗。还御书《试衣亭考辩》勒石。在云龙山西麓,他重书“黄茅冈” ,让这处古迹增添了不少韵味。在黄楼,他不仅多次登临,还写下了《登黄楼作》、《再题黄楼用苏轼韵》等六首诗,并御书苏辙的《黄楼赋》刻石 。他还为放鹤亭题匾,亲笔书写苏轼的《放鹤亭记》全文,其墨宝流传至今。此外,传说乾隆登临户部山一处高台上的亭子时,因山上云雾缭绕,便将此处亭子命名为“伴云亭” 。
乾隆皇帝四次来徐州,既是巡查河防的政务之行,也是留下诗联印记的文化之旅,这些足迹印记至今仍藏在徐州的山水古迹里。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