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晚年烟酒不离,他从进入90岁开始,就数着日子过,跟随自己的心意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医生的话、养生专家的话,对他而言,都比不上“我开心。”
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肺部疾病,按常理来说,肺都出问题了,别说抽烟了,连厨房的油烟都不要闻。
可对杨少华而言,他就这点爱好了,要是连这个都给他断掉,那和直接要命有什么区别?
所以四个儿子,从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父亲计较。
杨少华的晚年过得如何,短视频上都有,大家看的一清二楚。有人说四个儿子是在薅羊毛,趁着父亲还能动,能捞点就捞点。
尤其是除了杨议外的其他三子,他们对财产分割一直不满意,父亲年轻时就喜欢杨议,给予了很多偏爱,尽管他们四人的房子,都是父亲买的,但曲艺社的经营,却在杨议名下。
这几年,靠着直播带货和广告收入,杨议卡里的余额越来越多,其他三兄弟又不是大富豪,怎么可能不在乎。
有人说杨议不孝顺,只知道用相声圈里的那点事博取流量,用父亲的喜怒哀乐赚钱,可对杨少华而言:“这小子,没白疼他!”
别的老人的晚年生活,这不能吃那不能喝,多吃一口水果,都要被子女絮叨半天“血糖、高压、胰岛”,干什么都要符合“养生标准”,通过科学的方式,让自己活得长久。
这么做虽然没错,但却少了很大的乐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后半生只能在床上,吃着青菜配着小米粥,偶尔的荤腥,也不过是几滴肉汤罢了。
反观杨少华,甭管是生病期间还是老到坐轮椅,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吃个炸酱面,杨议担心的也不是太油了对身体不好,而是担心有点咸了。
这样的生活,听起来是不负责,但对杨少华而言,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享受,他年轻时为了这个家没少受苦,老了总要享受一番。
更何况他吃一顿少一顿,还能吃几口肉,想在晚年为自己而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人生的掌控。
杨少华去世后,杨家之所以能这么快办完后事,是因为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母亲当年去世后,就特意留出了一个地方,等着合葬。
四个儿子对父亲想说的话,也早就说完了,没有什么遗憾,在悼念会上,说了说生平,感谢了一下友人就结束了。
可就是这场悼念,却引发了抨击事件。
首先,杨议感谢了常家马家侯家,可这三家的“当家主”并没有出现在现场。杨少华在相声圈,应该是辈分最大的之一,他的去世,不应该一个老人都没有。
在杨议感谢完后,不少网友抨击,这是在蹭热度,甚至怀疑杨家在相声界是不是做了不好的事,所以当年的朋友不愿意来。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发现,天津这段时间的气温太高了,和杨少华一代的人,最年轻的也得八十多了,他们本就沉浸在朋友离世的痛苦,要是在被太阳晒一晒,在悼念现场站一站,身体根本受不了。
杨议后来表示,这三家的人都让弟子们来了,只是大家不认识,这才闹了误会。
与此同时,花圈上的挽联,让赵本山成为登上热搜。他和杨少华可是差着辈分和年纪,可在挽联上,却写着“赵本山老师”,这就让网友难以接受。
挽联的写法可是很讲究的,不可能乱写,除非制定者有特殊的需求,不然制作方才不会乱加字。
在看到挽联的那一刻,不少网友觉得赵本山有些骄傲了。赵本山和杨少华的关系挺好的,两人是在春晚认识的,私底下也有过交流,甚至一起拍过戏。
杨少华最艰难的时候,一家六口挤在一个十平米的小房子,全靠他来赚钱。可那时候的相声大师太多了,杨少华只是个捧哏,没有逗哏的帮助很难赚钱。
赵本山知道他的不容易,还特意给过两千块钱,帮他渡过难关,两人相处的十分融洽。
杨少华出生在1931年,那是战乱年代,家庭贫苦,靠着茶馆收留,才活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接触相声,随后拜师郭启荣,后来又被马三立欣赏,不仅获得提携,还短暂的成为搭档。
进入中年后,相声界开始大乱,东家不理西家,西家嫌弃南家。杨少华和马志明分道扬镳后,陷入了无演出的境地,当时他已经有四个孩子了,眼瞅着一天天长大,饭量越来越惊人,他选择北漂。
在北京,侯宝林成为他的依靠,但因为与马家决裂的事,让侯宝林对他心生不满,所以只是面子上过得去,保他能有一定的收入,要想赚大钱,只能夹缝中找机会。
只要有时间,杨少华就会去文艺团、少年宫演出,靠着吃“开口饭”,把四个儿子养大成人。
赚到钱的第一件事,不是给自己享受,而是存下来给他们买房子。
在北京立足后,他觉得这里始终没有家的感觉,随后又来到天津,这才发展出了“杨光曲艺社”。致力于传承和推广相声,让老百姓都能听得起相声。
天津的相声演员中,有很多都是受到了他的启发,才走上了这条路。
赵本山的挽联写赵本山老师,网友还没想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另一边的李玉刚又遭到网友吐槽,他的行为更让网友感到疑惑。
他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小文章,主要是讲自己在遇见过不去的坎时,杨少华打电话安慰他的,劝他保持一颗平常心。
这件事本是长辈关心小辈,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可李玉刚开头就用“少华”,没有一个尊称。
这一幕让网友看傻了眼,杨家大儿子今年七十多岁,都能生下李玉刚这么大的儿子给杨少华当孙子,这么大的年龄差,怎么能用少华来称呼。
能叫杨少华少华的人,只有上世纪二三十代出生的人,还有杨少华的长辈。李玉刚到底把自己摆在一个什么位置?
有人说,叫少华不是不尊重,而是想要表达李玉刚和杨少华是忘年交。这也不对啊,就算是忘年交,也得有个尊称,不能分不清“大小王”。
“老哥哥”这三个字是一定要有的,可看李玉刚的表达和追忆,完全没有这个意思。
关于杨少华去世上午,还帮饭店剪彩这件事,杨家人也做出了回应。饭店老板根本不是外人,而是杨少华的干儿子,对方确实给了剪彩钱,但都是一家人,杨家又给退回去了。
在剪彩当日,杨少华还拿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给了干儿子一个红包。在外面就待了三四分钟,随后就到里面凉快吃饭了,根本没有网络上说的那样。
愿天堂没有疾病,杨少华先生一路好走。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