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还记得前几年那个e租宝的事儿吗?90万人血本无归的大案。
想不到2025年6月,又一个“超级骗局”在贵州上演,一家叫“鑫慷嘉”的公司,打着“迪拜黄金交易所”的旗号,把200万人的129亿元钱,一夜之间蒸发得无影无踪。
2025年6月26日,号称"中东金融巨头"的DGCX鑫慷嘉平台,突然关闭所有提现通道,数百万投资者惊恐地发现,他们存钱投资的软件崩了,钱也没了。
而在平台暴雷之前48个小时,公司高层用账面上所有的财产购买了虚拟货币,再通过外网的区块链,把虚拟货币进行混合洗白。
在一番操作之后,他们得到了18亿的泰达币,他们把这18的泰达虚拟货币转移到了开曼群岛,而这18亿泰达币相当于129元人民币。
更令人可悲和可恨的是,这家公司的罪魁祸首在事发之后,不仅没有四处躲藏小心做人,而是高调的在群里挑衅和嘲笑国内的用户。
而不得不让人疑惑的是,这些投资者们是如何一步步被吸引的呢?
这场骗局始于2023年5月,当时平台还叫“中国石油”,直到同年9月才更名为“DGCX鑫慷嘉数据”,IP地址却悄悄移至美国。实际上,鑫慷嘉唯一与中国石油的交集,不过是2019年卖出20万元的油品过滤设备,却被包装成“战略合作伙伴”大肆宣传。
他们以“国际原油期货投资”为幌子,设置7000元的入门费,承诺年化收益高达120%,还推出“拉人头抽佣”机制:拉50人升为“旅长”,可拿15%团队提成;拉满300人送豪车——但所谓的“奖励豪车”不过是短期租赁的道具。
“您好,我是DGCX鑫慷嘉数据平台的投资顾问,我们是迪拜黄金交易所的中国分站,月化收益稳定在15%以上,要不要了解一下?”
这段话听着就很熟悉吧?没错,就是2025年上半年特别流行的那套投资话术,可谁能想到,6月25日,这个所谓的“金融平台”突然就不行了。
钱既然给了出去,想要再收回来,那简直就是难于登天,但这个道理有人起初并不信。
不少投资者在听到鑫慷嘉传出不好消息之初很多人就不相信,甚至直言别人没眼光。
直到6月25下午,不少人在其平台进行提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提现竟然被拒绝了!
有人察觉到了一丝危险,但有人觉得可能只是暂时,一会儿就能够恢复。
但当一遍遍刷新着手机后,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等到6月26日一大早,当这个消息被确定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
任何骗局程序,都需要一个华丽又可信的前端。鑫慷嘉的界面,堪称教科书级别。
它的登录页上,点缀着“迪拜黄金交易所(DGCX)分站”的徽标,仿佛链接着全球资本的心脏。实际上,这只是张图片。迪拜官方早已反复声明,从未有过任何授权。
另一枚“央企护航”的徽章,指向与“中国石油”的战略合作。听起来坚不可摧,对吗?后台链接的真相,仅仅是一笔20万元的设备销售单。一次性的交易,被包装成了五年的战略绑定。
UI的核心,是那个永远跳动着“日均收益2%”的账户余额。这个数字背后没有任何真实的交易,只是一个简单的乘法函数,在你投入本金的那一刻起,就忠实地为你演算着虚假的财富增长。
为了让你彻底沉浸,这套程序还设计了强大的社交模块。你不是散户,你是“四大战区”的战士。你的上线不是拉你人头的,而是“司令”和“军长”。“加入鑫慷嘉,幸福千万家”的口号,像滚动弹幕一样。
这套界面,从法律实体(一个实缴资本为0的空壳公司)到宣传口号,每一个像素都在说服你:这里很安全,把钱放进来。
当你被华丽的前端吸引,将真金白银投入时,真正的核心算法便在你看不到的后台开始运行。
你的人民币,会瞬间被执行一条指令,兑换成泰达币。紧接着启动通过暗网的隐秘通道,你的钱流向了巴拿马、开曼群岛的匿名钱包。这一切,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静默完成。
而鑫慷嘉这台巨大机器的运转,遵循着庞氏骗局最底层的逻辑:当警报触发,一套“智能”的提现管理系统便会介入。它会根据你的“市场”来打分。
新开发的西部市场,提现通过率可以高达68%,以此制造繁荣假象,吸引更多“燃料”。而早已被深度开发的山东、河南等老市场,通过率则被压低至12%,延缓枯竭。
它甚至会扫描你的个人信息,根据你的手机品牌划分“信用分”,以此为借口,光明正大地拖延你的提现申请。
最阴险的是它的“强制循环”机制。提现困难?系统会弹出一个提示:“邀请3位好友投资,即可插队提现”。这行代码,将提现的压力,完美转化为了拉新的动力。它不需自己再去寻找猎物,它让每一个深陷其中的受害者,都变成了骗局的“分布式服务器”,自我复制,自我蔓延。
没有任何程序能永远完美运行。当外部的官方风险预警不断,内部资金链濒临断裂时,鑫慷嘉的“系统管理员”们开始疯狂地“打补丁”。
舆论出现危机,他们立刻上线一个“慈善”皮肤包。团队长们被派往山区小学,摆拍捐款,视频全网分发。24小时后,后台自动执行“撤销转账”指令。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一次最高效的形象维护。
资金池即将见底,他们紧急发布“最后促销”模块——“投资50万,送一辆特斯拉”。当然,这些豪车只是临时租来的,就像后台数据库里一个临时的资产记录,只为刺激最后一波大额资金的注入。
当提现排队时间超过72小时,恐慌开始蔓延时,创始人“黄老师”亲自发布了一条最高权限的系统公告:提现延迟,是因为我们在对接系统,需要“补缴20%的税费”。
这句安抚背后,是赤裸裸的最后收割。他们一边稳住用户,一边争分夺秒地执行着最后的资金转移脚本。
2024年6月25日,提现API接口被完全禁用。第二天,平台宣布崩盘。
这一切并非意外,而是终极脚本的准时执行。
在崩盘前,创始人一次性将钱包中剩余的18亿USDT(约129亿人民币)转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海外地址。
几乎在同时,所有会员群被批量解散,登录和查询功能被禁用。那个曾让你热血沸腾的“战区”,瞬间化为一片404。
随后,主犯“黄老师”启动了物理逃逸程序。他凭借一本早已办好的圣基茨护照,顺利登机,逃往加拿大,从代码世界彻底消失。
甚至,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文件在暗网流传,据说来自创始人。上面写着:“你们的财富,与之智商不匹配。”
这或许是整个骗局程序,留给世人的、最真实的注脚。
程序结束了,留下一地狼藉。
警方介入后,冻结了1.2亿涉案资金,抓获了8名核心团队长。但这相对于上百亿的资金黑洞,杯水车薪。据内部技术人员透露,平台账面上的待提现金额,是真实剩余资金的3.7倍。
这意味着,那超过200万的投资者,平均追回本金的可能性,不足1%。
更可悲的是,在一个维权群里,42%的成员承认,他们在明知平台有风险的情况下,依然推荐了亲友加入。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换取那个优先提现的资格,拿回自己的本金。
那个“强制循环”的算法,早已把人性最自私的一面,计算得清清楚楚。
程序运行结束,代码删无可删。留在200万个家庭账本上的,是一个无法修复的致命BUG。
紧急提醒河源市民:警惕鑫慷嘉大数据,远离杀猪盘陷阱——河源农商银行 2025年06月21日
宜宾:“ DGCX 鑫慷嘉数据“投资,风险提示——屏山公安 2025年06月13日
又一平台暴雷!实控人留言:我已经在国外了——2025年07月02日新浪财经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