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可乐大战终结?百事“致命伤”曝光,可口可乐躺赢!

“红蓝大战”持续百年的可乐行业,竟因特朗普的一纸关税令走向终结?4月21日,美媒曝出惊人内幕:百事可乐因核心原料产地“踩雷”,被迫吞下10%关税苦果,市场份额暴跌至第三;而老对手可口可乐却因“本土化”布局逆风翻盘,甚至被分析师预言“将彻底终结这场世纪之争”!这场商战背后的致命细节,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残酷真相。

【致命浓缩液:百事“命门”被击中】

1. 税收天堂变“地狱”,百事50年布局反噬

浓缩液是可乐的灵魂,其生产地直接决定成本命脉。20世纪70年代,百事为避税将美国市场浓缩液生产线迁至爱尔兰,凭借12.5%的低税率节省数十亿美元。然而,特朗普政府对爱尔兰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后,这一“避税天堂”瞬间沦为成本黑洞——百事输美浓缩液几乎全部中招,每批原料成本飙升10%。

反观可口可乐,虽同样在爱尔兰生产浓缩液,但其美国市场供应主要依赖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和波多黎各的本土工厂,受关税冲击微乎其微。汇丰分析师卡洛斯·拉博伊直言:“爱尔兰的税收优势因关税化为乌有,百事的战略失误已成定局”。


2. 供应链僵局:百事装瓶商“雪上加霜”

百事浓缩液需通过55加仑容器或油罐车运至美国装瓶商,关税导致独立装瓶商成本激增。这些以家族企业为主的中小厂商,本就因百事市场份额下滑(2024年被Dr Pepper超越跌至第三)而利润微薄,如今更面临“压缩利润或涨价”的两难抉择。一名装瓶商匿名吐槽:“百事连涨价都不敢公开表态,我们只能自己硬扛”。

【可口可乐“躺赢”策略:本土化+塑料瓶】

1. 本土生产成“护城河”

可口可乐早年在波多黎各(美国领土)和亚特兰大布局浓缩液工厂,看似保守,却在贸易战中化身“金钟罩”。其美国市场80%的浓缩液来自本土,仅20%依赖爱尔兰进口。这种分散风险的模式,令其成本结构稳如磐石。


2. 铝罐涨价?塑料瓶“救场”

除浓缩液外,特朗普对加拿大输美铝材加征25%关税(叠加此前关税后达50%),进一步冲击饮料包装成本。可口可乐CEO詹鲲杰迅速应对:加大塑料瓶生产比例,并提高美国本土铝材采购。尽管铝罐回收率(50.4%)远高于塑料瓶(29.1%),但成本压力下,环保不得不为利润让路。

【商战启示录:全球化布局的生死赌局】

1. 税收优化≠风险可控

百事的教训揭示: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地区的税收优惠,可能在地缘政治变局中瞬间崩塌。分析师指出:“过去40年,跨国公司追逐低税率全球设厂,但关税、战争、政策变动等‘黑天鹅’正迫使企业重构供应链安全”。


2. 快消品“本土化”成新趋势

可口可乐的本土化生产并非偶然。近年中国食品企业亦加速在美建厂,如某头部饮料公司计划2025年落地美国工厂,以规避关税风险。这种“近市场生产”模式,正成为贸易战时代的生存法则。


3. 消费者为关税买单?

尽管百事尚未宣布涨价,但装瓶商成本压力终将传导至终端。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时,沃尔玛等零售商毛利率下滑5%,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0.3%。此次可乐战争,美国人或许很快要为“更贵的百事”买单。


【世纪之战终章?】

一场关税,改写了百年商战结局。百事可乐能否凭借德克萨斯、新加坡的备用工厂绝地反击?可口可乐会否趁机吞并市场?答案尚未揭晓,但唯一确定的是:全球供应链的“低成本优先”时代已终结,安全与弹性正成为企业存亡的关键。这场红蓝大战的终章,或许正是新时代商业规则的序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可口可乐   百事   波多黎各   百事可乐   爱尔兰   致命伤   商战   本土化   美国   关税   可乐   大战   成本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