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抗战精神永流传

系列报道《追寻烽火印记 从历史弹孔到精神坐标》《长城脚下,抗战精神永流传》

主持人:地处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石梯子村的喜峰口,群峰矗立,险要天成,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1933年3月9号,喜峰口战役爆发,国民革命军第29军将士用大刀血战喜峰口,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先烈们在长城抗战中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也在不断的挖掘传颂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坐标。系列报道《追寻烽火印记 从历史弹孔到精神坐标》,今天播出第三篇《长城脚下,抗战精神永流传》。请听记者张歆、田晓曦的报道。

初秋时节,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喜峰口老婆山,雄伟壮丽,风景如画。远处山脊上蜿蜒的古城墙,仍有星星点点的弹痕,镌刻着那场激烈的战斗。年过七旬的张国华出生在喜峰口长城脚下,从小听着大刀队的故事长大,也一遍遍向人们讲述着92年前的那场战斗:

【现场音:我手指的这个山,是老婆山主峰,当年的500大刀敢死队,就在喜峰口长城沿线,以老婆山为中心……】

1933年3月9号,日军进犯喜峰口,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赶往前线御敌,打响了喜峰口战役。那场战斗中,二十九军用大刀与敌人肉搏,粉碎了日军两天内占领长城的计划。

在喜峰口长城脚下的抗战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近百把国民革命军斩杀日寇时使用的大刀,无声地诉说着战场上的峥嵘。

李惠兰老人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外甥女,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她一直在挖掘整理那场战斗的资料,很多资料都在博物馆中展出:

【录音:宋哲元号召找敢死队,自愿报名,大家就纷纷报名,500人很快就报满了,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抢着去。500敢死队的回来的只有23个人。】

喜峰口战役,从1933年3月9号一直持续到4月13号,虽然最终以中国军队撤退告终,但意义深远:这是“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在正面交战中对日军取得局部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更重要的是,大刀队成为全民抗战的精神象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015年,喜峰口抗战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建起抗战纪念碑、主题雕塑群、钢铁长城等14处抗战主题景点,那首振奋人心的《大刀进行曲》,仍在山口回响。

【音响:大刀进行曲】

从1933年山海关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冷口战役、古北口战役、喜峰口战役先后爆发,中国军人在长城沿线浴血奋战,展示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92年硝烟散尽,仍有后来人铭记历史,讲述着先烈们的故事。正在黄崖关长城展出的《长城抗战展》,汇集了大量史实和珍贵图片,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感受抗战精神。蓟州区委党校副校长刘闫明说:

【录音:咱们最终目的是弘扬民族的抗战精神,形成一种磅礴的伟力,为国家的发展,为民族的复兴去积蓄力量、振奋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去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历史   长城   脚下   精神   国民革命军   大刀   战役   日军   敢死队   弹孔   坐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