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伴娃陪读,初二上第一次数学单元测成绩不理想……
当孩子步入了初中的门槛,作为其陪读的家长,就千万不能心软了,否则,孩子的“小心思”就可能开始泛滥,常常会用所谓的“自主学习”等借口为自己逃避规则,一松劲,孩子的学习节奏就可能彻底的乱了!
你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晚上写作业,孩子总是说“先查个知识点,马上就写作业的”,可结果却总是把手机拿了出来从“查查这个单词”到“看微博”半小时过去了,作业本都还没翻开抬头一看,已经8点半了。但如今的孩子们总是将“放松”当成了一种“学习的正当理由”,只要一感觉自己“累”了就马上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给搁置一旁了,如今的孩子们的“放松”都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什么“学习的好日子”都被他们的“放松”给毁了!
但我们也不能让初中生的“学习时间”过于僵硬,就像一道刚刚挣脱的闸门似的,只要稍一松懈,就会立即倒回原形,而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惯性,就要经常地对其加以“敲打”“鞭挞”才能使其能够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我们也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查资料的你就先用用我们的课本或教辅书吧,或者先用手机查一查,记得设个5分钟的闹钟,一旦超时就把手机放到客厅的桌子上,免得耽误了其他的作业时间。”。唯有不上当的那一口,才是真正的“钓鱼”啊,千万别被他那一句“再看最后一个”或“这个知识点很重要”的花言巧语就顺了他的脾胃,反复的让他以“查资料”为借口的“摸鱼”就这么白白的给他了。只有你能在关键的时刻守住好规矩,他才会真正的意识到“学习的时间要专注”。
也可以试试“先给孩子留点时间”呗,等到他说“查资料”了你就顺着他的思路一块儿看看他10分钟之内能不能把要查的资料都找出来,就不用跟他说他在刷手机了。
初中的学业逐渐的升级之际,数学的三角形证明、物理的概念理解等一一摆在了孩子的面前,孩子一看就皱了皱眉头:“这题太难了,我明天问老师吧”,甚至有的孩子还偷偷的将答案抄了下来(造成会的假象)。尽管他也只简单的表了个“他也尽力了”之类的敷衍之语,但下次遇到同样的题,他还是一筹莫展的——都怪他当时就没动脑子琢磨过呢!
只有将他推到“啃硬的骨头”上才会真正地让他学到,千万不能一时的轻易就放过了他那些难以啃的“硬骨头”
一坐下就和他一起翻了翻课本:“这道题的知识点都涉及了哪一章的哪几节呢?咱们先把课本的例题都看一看”他也试着把已知的条件都列了出来说不定就能从中找到解决的思路了。即使他抱着“想都想不出来”的迷茫的状态也别让他轻易放弃了,这20分钟的啃噬一道难的题,等到真正的考试他就能少掉几分的慌乱了!
不过你家初中的小“大兵”总是遇到什么都要等老师的讲解,还是你能陪他一道一起“苦中作乐”地琢磨琢磨他遇到的难题呢?不妨下次就不那么“绕开”他了,静静地陪他一起“啃”着这道难题,会不会就把他难得的“悟”了出来呢?
很多时候把错题本都当成了“应付差事”:将正确的答案一一抄上去,可别总因为他作业多、压力大就心一软不再追问啊,他下次的考试也就又会在同一的知识点上栽跟头了!
只有对初中的错题“揪出根源”地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才能真正避免将来再犯,不至于只改改表面就以为能完全改正了
与他一起又苦苦地地翻了翻错题本,“这道题可能就是我把公式给记混了,或者就是没能真正地读懂题的要求”;“那就把课本上的对应的知识点都画出来,然后再做两道同类的题都巩固巩固”!。无论他嫌其繁琐都要将其做完了,现在花的时间都比中考时因为所犯的错误而失去的分数都强百倍了!
不过更值得商榷的是,我们常常只把孩子的“改错”当成是“抄答案”的一部分,而忽略了其对孩子的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作用,甚至把“改错”当成孩子的“苦差事”或“枯燥的功课”,这就大大降低了孩子对“改错”的主动性和兴趣了!所以下次我们就不妨对孩子的“改错”工作作出一个较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把“改错”的答案抄准,而且要对所作的每个题目都找出自己的知识点的漏洞,并对漏洞的原因加以分析和总结,这样就不仅能把答案抄的准,还能从中深深的挖掘出自己知识的深浅,找出自己的知识的漏洞,从而使自己在不断的进步中走的更快。
孩子在第一次的测验就掉了名次,你作为家长的他就既心疼又着急,是忍住不发火,还是赶紧地对他说:“没关系,下次就要努力了”这样一来既给了孩子信心又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但这也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误解: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考好。然而,仅凭这句简单的劝诱也难以将问题彻底的解决下去——或许他真的还未能完全适应初中的节奏,也或许他就是某一科的学习跟不上才会这样,若不对他这次的具体情况的找出原因来指导他,也就只能一味的对他说说再努力就好,而到下次的考试时他只会更是慌乱了!
但事实证明,对初中的学生来说,仅仅给以“安慰”也就足够了,却忽略了对其“找出对策”的指导教育,实在是很不应该!
先别急的跟他说“别难过”,不如主动地和他一起分析一下“这次哪科的分都掉的最惨?是那几道的选择题错的都多呢,还是哪几道的大题就没能把握好?”“咱们就先把不会的知识点都标出来,周末再找个时间一起补一补。”。采用与老师的沟通不仅能更好的了解他在学校的听课状态手段,还能真正的帮他找到问题比空的给他打个“加油”的激励要有用得多!
当孩子的考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既要及时地给予他们的安慰和鼓励,又要从中找出他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或不足的环节,给予他切实的帮助和指教,下次的试验中他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努力了。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还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
时常十个矛盾体:一则怕孩子受的教育太严格了,会将孩子的个性挤压得一丝不苟的“小公民”,将孩子的天生率真的性格都压抑得不再敢做人生的试错;二则又怕孩子的学习太松散了,就会将孩子的将来埋没在无知的泥潭中去;总是把 “严” 和 “松” 这两种相对的教育方针在心中纠结得团团转。
不能一味地“拿着指南针”地“管”着他们的学习,而是要“带”着他们,带他们去找学习的方法、养成好的学习的习惯。回想起陪娃的初一阶段,总会有那么几个因为心软的“后悔”的时刻,如今
初二数学的第一单元小测就给孩子迎来了“挫折”和“挑战”,你还会像当初一样心软的再让一步呢,还是坚持好好的教导孩子坚持规则呢?
#家庭教育#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