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就会手脚冰凉?做好以下几步,告别体寒,迎接温暖!

“明明穿了三件衣服,手还是冰得握不住笔,这冬天也太熬人了吧?” 刚入职半年的 95 后姑娘林晓,最近每天都要在办公室吐槽自己的“冷体质”。

像她这样的人可不少,《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冬季有近 60% 的女性和 35% 的男性会频繁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其中 20-40 岁人群占比超七成。

古籍《黄帝内经》早有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手脚冰凉看似是小问题,实则是身体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的信号。

林晓尝试过贴暖宝宝、抱热水袋,可暖了表面却暖不了根,直到调整了生活习惯,才真正摆脱了“冻手冻脚”的困扰。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从内到外暖起来?

一、手脚冰凉的“根”在哪?

1.阳气不足是关键:中医认为“阳气主温煦”,冬季阳气本就容易亏虚,要是再熬夜晚睡、过度劳累,阳气会进一步损耗。

就像林晓之前经常凌晨 1 点睡,早上起来手脚冷得更明显,这正是阳气被 “熬走” 的表现。

2.气血循环堵了:现代职场人大多久坐不动,每天坐在工位上超过 8 小时,会让血液循环变慢。血液没法顺畅输送到手脚末端,就像水管被堵,热量送不过去,手脚自然冰凉。

3.饮食习惯“帮倒忙”:冬天吃火锅、喝冷饮的人不少,林晓之前冬天也爱吃冰水果,这些生冷食物会让寒气在体内堆积。《饮食须知》中提到 “生冷伤脾”,脾胃受损后,气血生成不足,身体更难产热。

二、告别体寒的六大核心步骤,简单好操作

1. 吃对饭:把“寒气”吃走,暖从胃起

别再顿顿吃生冷食物了,冬天可以多吃羊肉、牛肉、红薯这些温补食材,比如每周炖一次萝卜羊肉汤,既能补气血又能暖身。

早餐可以喝碗小米红枣粥,加一片生姜,《本草备要》中说红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坚持吃,脾胃暖了,身体自然有劲儿产热。

2.穿对衣:重点部位别漏风,比穿厚更管用

不是穿得越多越暖,关键要“穿对地方”。脖子、腰腹、脚踝这三个部位最容易漏风,出门可以围条围巾,穿高腰裤护住腰腹,再穿双厚羊毛袜,别让寒气从脚底钻进来。

试试“三层穿衣法”:内层穿透气的保暖内衣,中层穿羊毛衫蓄热,外层穿羽绒服挡风,这样既轻便又暖和。

3.动一动:每天 10 分钟,激活身体“小太阳”

别总窝在沙发里,每天抽 10 分钟动一动就行。早上起床后做几组扩胸运动、高抬腿,促进气血循环;晚饭后散散步,哪怕只走 15 分钟,也能让手脚暖起来。林晓现在每天下班走 20 分钟回家,坚持一周后,手脚冰凉的情况就缓解了不少。

4.泡好脚:加对 “料”,暖到骨子里

睡前泡脚时,在水里加 3-5 片生姜或一小把艾叶,水温以脚能耐受为准,泡到脚面发红就停。泡完脚别马上穿鞋,擦干后搓搓脚心,每个脚心搓 100 下,能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让暖意更持久。

5.睡好觉:别熬夜,留住身体阳气

中医说“冬季养藏”,晚上 11 点前要睡觉,这样才能留住阳气。

林晓之前熬夜后,第二天手脚特别冷,现在每天 10 点半睡觉,早上起来不仅不冷,精神也变好了。要是睡不着,可以睡前喝杯温牛奶,别刷手机,让身体慢慢放松。

6.调情绪:别让“气”堵了气血

压力大、情绪差也会让手脚冰凉,中医认为“气郁则血行不畅”。要是觉得烦躁,就听听轻音乐,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写写日记,把坏情绪发泄出来。林晓现在每天睡前听 10 分钟白噪音,情绪变好了,手脚也比以前暖了。

结尾:

手脚冰凉不是 “不治之症”,关键要找对方法。别再依赖暖宝宝、电热毯这些 “外部暖气”,从吃、穿、动、睡这些小事做起,慢慢调理,身体就能从内到外暖起来。

就像林晓,坚持一个月后,现在穿和同事一样多的衣服,也不会觉得冷了。

这个冬天,试试这些方法,让自己告别体寒,舒舒服服过个暖冬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养生   手脚   冰凉   温暖   阳气   气血   身体   生冷   寒气   冬天   脚心   脾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