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坚守长期主义,靠用户导向在行业中走出独特道路?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回暖,vivo以约1120万台出货量登顶国内市场。这家2009年成立的企业,不追 “最快”、不靠价格战,凭长期主义布局自研芯片、优化系统,以用户导向打磨产品。

长期主义,是理想主义还是战略清醒?

或许有人会认为,长期主义在智能手机行业很难落地。

技术更迭周期短,用户需求变动快,企业必须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早在2020年,vivo开始布局自研影像芯片V1,从V1、V2到2023年发布的V3,成本高、周期长,短期难见效益。

对比友商频繁采用第三方影像方案,vivo这一策略被业内称为“逆势操作”。

2020年底推出的OriginOS,虽然并未一上线就得到市场广泛认同,但在后续更新中通过稳定性、流畅度和交互体验的持续改进,逐步建立了用户口碑。

这些投入难以在一两年内收回,但却是建立长期信任的关键。

vivo的选择,是在快节奏中按自己的节奏走,选择对用户有价值的方向坚持打磨。

用户导向,是营销话术还是产品逻辑?

几乎所有厂商都会强调这个词,但真正落实到产品细节中的企业并不多。

vivo的做法更偏向“非感知价值”的积累,比如在X系列中对握持手感的持续优化、在系统交互逻辑中减少用户操作步骤、在影像功能中强调色彩还原而非过度渲染。

2022年发布的vivo X80系列,在影像表现上获得了多个评测机构的正面评价。

vivo更关注用户在复杂光线下的拍摄体验。

比如夜景模式在X80的表现,正是基于对用户反馈的反复打磨,从调光算法到硬件协同,做了大量细节调整。

vivo长期进行线下用户调研,调研结果会直接反馈到产品决策流程中。

这是理解用户之后做出技术选择。

面对技术潮流,vivo的“慢”是一种错失吗?

近两年,折叠屏、AI手机、卫星通信成为热议话题。

华为、小米、荣耀纷纷在折叠屏领域布局,推出多款产品。

vivo虽然也推出了X Fold系列,但节奏明显更慢,更新频率远不及友商。

vivo通过iQOO品牌承担更多前沿技术的试验功能,而主品牌vivo则更专注于体验稳定性和系统优化,减少因技术不成熟带来的用户体验波动。

以AI为例,vivo在2023年就与百度文心大模型合作,在X100系列中引入了AI图文摘要、智能翻译等功能。

市场份额稳定,是保守策略,还是商业逻辑?

2023年,vivo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依然稳居前列。

vivo在下沉市场的渠道能力是其优势之一。数据显示,vivo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份额长期领先,这与其线下门店布局密切相关。

但vivo在高端产品上持续投入。从NEX系列到如今的X100系列,每一代旗舰产品都在影像、系统、快充等维度对标高端用户需求。

vivo也在通过与蔡司的合作、构建自研芯片体系,逐步树立专业影像的品牌认知。

它用更稳定的方式维持品牌价值。

vivo是把核心放在用户体验和品牌长期价值上。

它条路不快,但很稳;不热闹,但扎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数码   导向   独特   道路   主义   用户   行业   影像   系列   产品   布局   品牌   出货量   技术   芯片   逻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