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担任北大校长,毛泽东赠他“尚方宝剑”,老人家开心地笑了

1951年六月初,北京城傍晚有小雨,北大红楼的灯光却亮得刺眼。雨丝敲窗,马寅初坐在旧书案前,刚刚接到中央任命电报:北京大学校长。纸张微潮,他却感到掌心发热——四十年前曾在此任教,如今再度归来,时局早已彻底翻篇。

马寅初的名字与北大有缘。1909年,他第一次站上讲台,还只是二十七岁的青年学者;1921年,他在经济学课堂里喊出“救国先救人”。抗战爆发后,他流亡西南,又远赴重庆大学执掌商学院。1945年8月,毛泽东赴渝谈判的庆祝酒会上,两人首次握手寒暄,这一握,改变了马寅初晚年的轨迹。

距那次会面不到四年,1949年春天,他作为副团长出席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从巴黎到布拉格,中国代表团所到之处,“毛泽东”三个汉字成了最热烈的欢呼。4月23日,渡江战役捷报传来,布拉格会场掌声持续半小时,许多外国青年抬起马寅初,将他高高举过人群。年近七十的他直起腰杆,心里只有七个字:新中国真的快来了。

五月底代表团回到北平站,十万人夹道迎接。周恩来在月台相握马寅初的手,轻声一句:“辛苦。”这个夜晚,老先生彻夜未眠。他明白,呼喊多年的“科教救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九月,政协会议召开。定国旗、定国徽、定国歌;讨论共同纲领;推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怀仁堂里灯火通明,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围坐一圈,辩论到凌晨。马寅初端着茶碗,低声说:“这一次,绝不能再让孩子们失学。”他把经济学家的冷静,全部投向新国家的根本法案。

10月1日那天,他站在天安门城楼靠后的第二排。毛泽东宣告新政权成立,礼炮齐放。马寅初抬头看蓝天,泪水湿了镜片。那一刻,他想起旧中国无数黑夜,也想起沿江沦陷时的教室断壁。历史忽然开了窗。

三年过去,1951年6月,中央决定让他出任北大校长。毛泽东请他到中南海谈话。“老马,去北大有什么难处?”毛泽东问。马寅初放下茶杯,语速极快:“讲坛我熟,但希望以后我请谁到学校报告,不受限制。”毛泽东笑声爽朗,伸手在空中比划,“给你一把尚方宝剑,想请谁,尽管请。”对话不过十来秒,却让马寅初心里敞亮。

尚方宝剑并非一句空话。此后数年,北大讲台上出现了竺可桢、华罗庚、赵忠尧,也出现了冀朝鼎、陈嘉庚。讲座海报贴满红楼走廊,学生涌进涌出,常常站着听。海淀校舍尚未移交,马寅初将毛泽东旧工作室、李大钊阅览室、鲁迅教室一一修缮,他说:“这几间屋子,是最好的启蒙读本。”

1952年,北大整体迁到燕京大学旧址。红楼留在城里,马寅初心疼不已。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递交提案:保留红楼并辟为革命博物馆。议案不到十五分钟即获全票通过,老校长写下批注:保存历史,正是面向未来。

国庆游行那年,北大学生方阵走过长安街。马寅初站在城楼一侧,指着队伍向毛泽东介绍。两人话音未落,骤雨倾盆。毛泽东侧身吩咐警卫:“通知北大,食堂熬姜汤。”一句体贴的关怀让马寅初心口发热。当晚回校,他笑着向学生转述此事,食堂窗户里冒出的热气与姜汤味交织,成了校园难忘的记忆。

校务繁忙,他仍拿出时间研究人口数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呈现在他案头:六亿零一百九十四万人。加权估算,年增逾千二百万,他皱眉许久。1957年3月北京,国务院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提到人口:“六亿这个数,大家千万别忘。”台下的马寅初暗暗记下,当月便在医学节育技术指导委员会成立会上发言,提出“适度生育”的概念。

六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他提交《新人口论》。报告共四万字,提出“控制出生率、提高教育投放、增加人均资源”三条硬措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赞同,也有质疑,甚至攻击。有人贴大字报指他“崇拜马尔萨斯”。马寅初心平气和,却幽默回应:“我这匹马,是马克思的马,可不是马尔萨斯的马。”一句话让北大校园哄然。

风雨纷至。若非毛泽东与周恩来几次点名保护,马寅初恐难全身而退。周恩来当面评价:“老马有骨气,也有真学问。”短短十二字,给了他最大的支撑。

晚年时,他仍保持青年般的作息。每晚“先热后冷”交替浴,随后翻阅统计年鉴,夜半小憩。同行打趣:近百高龄还批改学位论文,何苦?老先生抬头一笑:“身体能用,总得做点事。”

1979年春,他被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又当选全国人大常委。那一年,他九十七岁,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听年轻代表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会后有人问他有何感想,他眯眼答道:“看得懂数字,也看得懂劲头。”

1982年5月10日清晨,马寅初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九十九岁十个月。书桌上放着未批完的两份研究生开题报告,旁边夹着老旧的“尚方宝剑”手谕——纸张已泛黄,字迹仍清晰。毛泽东当年用浓墨写下的“都归老马作主”七个字,像是仍在隐隐发光。

一生坎坷,他始终相信知识能救国;一次握手,他得到无形宝剑;一路坚持,他保住了北大红楼,也留下一部《新人口论》。岁月更迭,红楼砖缝里的雨痕尚在,尚方宝剑也早随风隐去,可老人家的那声爽朗笑意,却像午后的钟声,久久回荡在燕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历史   尚方宝剑   老人家   北大   校长   毛泽东   马尔萨斯   周恩来   红楼   全国人大   布拉格   人口论   姜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