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27个欧盟国家向美国集体"低头",签署了让步幅度空前的贸易协议。
背地里,特朗普却仍在焦头烂额。美国大豆严重滞销,农场主怨声载道,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向中国"求购"。
中国会如何回应特朗普的需求呢?特朗普又该如何度过这次危机?
作者-常
8月21日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协议终于落地,欧盟对美国工业品关税全面取消,还得从美国采购数千亿商品。
美国呢,"大发慈悲"地承诺对欧盟商品的关税不超过15%,汽车、药品、半导体这些大头都在"优惠"范围内。
协议一共19条框架,表面上是美欧调整贸易关系,实际上处处都在针对中国。
最显眼的就是芯片技术条款。欧盟答应从美国买至少4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芯片,还得跟美国在技术安全标准上保持一致。
更露骨的是,双方明确要"防止相关技术流向某些地方"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谁。
欧盟贸易委员的话说得更直白:要保证这些芯片"留在欧洲,不能转到别的地方去"。这种暗戳戳的表达方式,比直接点名还要刺眼。
不光如此,欧盟最近还推出了三个供应链提案,虽然没直接提中国,但全是冲着减少对华依赖来的。
什么化工行业计划、医疗对策战略、储备战略,说白了就是要求采购时优先选"信得过的供应商"。
可这份看似气势汹汹的协议,真的能如美国所愿吗?协议要求欧盟到2028年前,得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还得在战略领域额外投6000亿美元。
这意味着欧盟在能源和技术上会更依赖美国,自己的战略主动权就少了一大截。
更要命的是,中国现在还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24年欧盟从外面进口的东西里,21.3%都来自中国。
中欧贸易绑得这么紧,哪是说断就能断的?欧盟在这场关税游戏里,看着短期占了点便宜,长远来看可能会丢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说到底,再漂亮的联盟也解决不了一个根本问题。
就在美欧忙着签协议的时候,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们正愁得睡不着觉。8月份,美国大豆协会给特朗普写了封信,警告说美国种大豆的农户快掉进"贸易和金融的坑"里了。
信里说的事儿挺让人揪心:中国本来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可今年美国新一季大豆马上要上市了,中国到现在都没下单。
这是2005年以来最晚的一次,往年这个时候,中国买的量通常能占到预估总量的14%。
看看往年的销量就明白了。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一半都卖到了中国,光这部分就有128亿美元。
可今年4月有一周,中国只买了1800吨美国大豆,比前一周的72800吨少了一大截,这种断崖式下跌让美国农民彻底慌了。
更让美国农民着急的是,中国现在正使劲从南美买大豆。2024年从巴西进口了7465万吨,比上年多了6.7%;从美国只买了2213万吨,还比上年少了5.7%。
现在巴西大豆已经占了中国市场七成以上,美国大豆以前的优势正在慢慢没了。
面对这情况,特朗普8月10号在社交媒体上少见地软了下来。他催着中国"赶紧把美国大豆的订单加到四倍",还承诺给"快速服务"。
他这话刚说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马上就涨了,能看出来市场对中美贸易有多敏感。
可现实是,"订单加四倍"这要求几乎不可能实现。策纬咨询公司搞农业分析的专家就直说,北京已经放出话了,准备"彻底不买"美国大豆。
更何况现在中国国内的豆粕本来就多,根本没必要多进口。
特朗普这么着急也能理解,大豆产业是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经济支柱,从种子、农机到物流,好多行业都跟它绑在一起。
而这些农业州正是特朗普要争取选票的关键地方,农民已经面临"特别大的财务压力"。
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其实暴露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美国现在面临着两个非常尴尬的困境。
一方面,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华采取"小院高墙"战略,限制高端芯片出口,结果自己的企业也损失了不少钱。
就拿半导体来说,美国不让英伟达向中国卖高端芯片,可中国市场太大了,英伟达为了保住这块蛋糕,专门搞出了H20芯片这种"特供版"。
结果美国政府一会儿说不让卖,一会儿又同意卖,折腾得英伟达够呛。还得把销售额的15%上交给美国政府当"保护费",这种做法让企业哭笑不得。
另一方面,美国又担心技术向中国泄漏,所以在对华措施上时松时紧。
之前同意向中国出口H20芯片,除了为中美谈判增加筹码,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延缓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发展进度。
但这里就有个前提,其他盟友不能对华做高科技产品的"转口贸易"。
美国需要保证在高端芯片领域对华出口的唯一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拉拢欧盟的真正原因。
可问题是,欧盟虽然表面配合,内心却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些年欧洲一直在喊"战略自主",真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得向美国低头。
而且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今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欧洲企业来的人占了总人数的40%,能看出来欧洲商界多看重中国市场。
这种政治和经济背道而驰的情况,让欧盟想围堵中国的"圈子"出现了明显裂缝。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构建对华技术壁垒,一边又舍不得中国市场带来的实际好处。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注定了美国策略的内在矛盾性。
中国的反制能精准打在美国痛处,靠的正是这些年练出来的供应链韧性。
面对美国一次次加关税,中国的进口商早学会了分散风险,提前多囤点货,还找了更多地方买大豆。
中国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不慌不忙。
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农产品可不是随便做做样子,这是手里的一张王牌。在谈判桌上,中国完全可以拿这个事儿和美国讨价还价。
你美国不是着急让我买大豆吗?那好,你得在其他方面让步才行。
更重要的是,美国一边围堵中国,一边又想让中国帮忙解决国内问题,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还拒绝来参加中国的阅兵,却反过来逼中国做这做那。你都不尊重对方,还指望对方听你的?
中国可不是吓大的,这些年美国又是加关税,又是搞制裁,中国啥阵势没见过?不但没被打倒,反而越来越强大了。
就拿芯片来说,美国越封锁,中国研发的劲头越足,昇腾、寒武纪这些国产芯片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连软件生态都在慢慢建立起来,这种倒逼式发展反而加快了中国的技术突破。
从长远来看,美国想摆脱对华依赖根本不可能。
就说稀土吧,美国的军事、航天航空等领域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虽然美国也在想办法找替代来源,但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还有药品,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国,美国很多药品都依赖中国供应。真要是脱钩了,美国老百姓的药价还不得飞上天?
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加强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分化美国的联盟体系。
中国也在积极重构供应链,和巴西、阿根廷、俄罗斯这些国家加强合作,降低对美国的依赖。这种长期打算体现的正是战略定力。
接下来的谈判,美国要是还想耍花招,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中国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任人欺负的国家了,该强硬的时候绝对不含糊。
只有美国拿出诚意来,双方才能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要是美国还是抱着"美国优先"的老一套不放,那这场贸易战还得继续下去。到时候受伤害的可不止是中美两国,全球经济都得跟着遭殃。
总之,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着主动地位,美国的盟友体系看似强大,实际上漏洞百出。
这就是大国应有的样子。
任何试图靠施压获得优势的策略,都敌不过经济规律和现实需要。
真正的大国智慧,不在于声嘶力竭地证明自己,而在于用实力和耐心让对手自己认识现实。合作共赢才是正道,这个道理谁都懂,关键看谁先想明白。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