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殷商”大展闭幕!重磅文物云集,创多项记录

“看·见殷商”展于10月12日正式闭幕。作为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的第二场展览,“看·见殷商”集结了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超300件(套)文物,全方位一站式展示了殷商文明的辉煌以及对后世中国历史的影响。此次大展创造了两件妇好鸮尊首次聚首,以及北京对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数量最多等记录。

Part.1

重磅文物云集大饱眼福

刚刚结束的周末,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主楼一层1、2展厅内人头攒动,每位参观者都赶在最后时刻再见殷商。依据展览文物排期,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殷墟博物馆的牛尊等明星文物已经撤离;不过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另一支妇好鸮尊与亚丑钺,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祖辛方鼎,以及收藏在湖南省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的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兽面纹青铜贯耳壶等文物陪观众走到最后一天。

走进展厅,不少观众围在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圆鼎前。“这是辽西地区出土的最大窖藏青铜鼎,也是殷商时期辽西青铜时代的代表。这不是展览计划里的文物,算是‘神秘嘉宾’。”有些游客显然对展览十分了解,当起了同行人的向导。

其实包括圆鼎在内,本次展览共来了两批“神秘嘉宾”。第一批“神秘嘉宾”是四件出土于妇好墓的文物,据研究它们都是妇好生前使用或是同时期殷商文化的代表文物。晶莹剔透的玉鸟刻刀就是其中之一,该文物体积小巧,但是雕刻技法极为精细,整体呈一只身体前倾的小鸟状,其中鸟尾打磨雕刻成刀刃型,而鸟身则为刀柄。展览策展人推测,这件文物不仅可以雕刻甲骨文,也可以当作挂饰,足以体现当时殷商制玉工匠的高超水平。

此次大展重磅文物云集,创造诸多“名场面”。开幕伊始,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的两件妇好鸮尊首次在京聚首,不少历史爱好者纷至沓来,策展人也十分细心地将两件妇好鸮尊相对摆放,营造出久别重逢的氛围。“站在任意一只妇好鸮尊身后,拍摄一远一近的照片;或是站在中间,拍摄它们相对而立,都十分出片。”老观众回忆当时细节仍兴奋不已。

令人大饱眼福的不仅于此,更有不少文物是首次进京展出。7月22日,江西省博物馆藏品双面铜人像正式亮相,虽是头回赴京“出差”,不过作为“表情包”它早就“出圈”了。一对招风耳与突出的大眼、咧着八颗牙的大嘴再加上头顶的两个“天线”与联通上下的一根圆管,让不少观众纷纷猜测起它的用途。安阳殷墟博物馆的牛尊、湖南省博物馆的象尊等珍贵文物也在展览期间依次进京与观众见面。

除了远道而来的贵客,在展厅里北京观众还见到了“老乡”。出土于北京市平谷区刘家河村商代遗址的文物让不少北京观众都很惊讶,原来殷商文化不仅局限于河南安阳等地,其对同时期与后世中国的影响均十分深远。

Part.2

文创产品创北京单一展览之最

好展览离不开好文创。“看·见殷商”大展文创更是创下记录,其中不仅包含全国多家文博单位产品,数量更达到惊人的近300种,涵盖冰箱贴、挎包、盲盒、摆件、冰激凌等品类,是北京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最多的一次。

走出展厅就是运河书屋,这里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文创空间,也是“看·见殷商”文创的主力售卖区。展览即将结束,文创产品买一赠一的活动吸引大量观众。面对货柜上琳琅满目的文创,不少游客看花了眼,陷入选择困难。“您看这边展板,这是店内文创销售的前十名,可以做个参考。”工作人员及时解困。销售前十名的文创中有冰箱贴、盲盒、车载香薰等款式,文物原型均是鸮尊、亚丑钺、牛尊等殷商文化的代表文物。

此外,博物馆还利用主楼一层空间搭建临时文创摊位。殷商大展也成为博物馆社教活动的主角。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中,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7场社教活动中有5场都与殷商展览有关。活动中妇好鸮尊、亚醜钺等文物化身“讲师”,讲述了在商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与象征意义,成为备受欢迎的亲子活动。

Part.3

大展不断试炼新馆综合能力

到今年年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就开馆两周年了。除去基本陈列外,两年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先后举办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看·见殷商”“齐白石在北京”“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等一系列重磅展览,以及京杭对话、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等活动,不断考验着这座崭新博物馆的综合能力。

参观过“看·见殷商”展的观众会记得,在主楼一层排队时队伍两侧出现了售卖文创产品的摊位,让排队过程不再枯燥,这正是博物馆利用了开放面积大的优势。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郭聪解释,工作团队根据当天的客流量与活动灵活使用内场地块,为观展人群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郭聪介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开放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为了给参观者营造良好的观展体验,馆内团队从开幕前开始筹备。队伍融合了开放、安保、运营、宣传等多部门,其中不乏在首都博物馆本馆工作的老员工,他们带来本馆积累的经验并传递给新员工,从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进步。郭聪坦言,开馆至今,每一次展览和活动都充满挑战,但是博物馆也因此锻炼了一支综合能力过硬的队伍,成为举办大型展览和活动的底气。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张群琛 王戬

摄影:本报记者 常鸣

微信编辑:詹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历史   大展   殷商   重磅   文物   博物馆   北京   大运河   观众   主楼   河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